个是鸳鸯。因为鸳鸯是贾母的贴身丫头,贾母当年管家的时候,是鸳鸯帮着在管。虽然现在贾母退休了,由凤姐在管,可鸳鸯非常清楚家里都有什么东西。

杯子取来后,刘姥姥一看,又惊又喜,“惊的是一连十个,挨次大小分下来的”。有十个杯子,从大到小,大的有小盆子那么大;最小的那个大概有她们手里拿的杯子大。“喜的是”,这些杯子外面都刻了非常漂亮的山水、树木、人物,“雕镂奇绝”,而且每一个上面还有草书的题款。我想大家去台北“故宫”应该看得到这一类器皿,比如黄杨木雕的赤壁图,上面刻有很多精致的人物风景。注意一下这是谁在看?是不识字的刘姥姥在看,所以看到的是:“一色山水树木人物,并有草字图记。”如果是林黛玉在看,可能就会念出上面刻了什么。所以《红楼梦》最精彩的一点,就是写到哪个人,作者就变成那个人,以那个人的眼睛看这个世界。

刘姥姥忙说:“拿了那小的来就是了,怎么这么些个?”凤姐笑道:“这个杯没有喝一个的理。”凤姐要整她了,就说不能只喝一杯,一定要“挨次吃一遍才使得”。刘姥姥吓得说:“这可不敢。好姑奶奶,竟饶了我罢。”

贾母、薛姨妈、王夫人这时候说话了:“不可多吃了,只吃这头一杯罢。”毕竟刘姥姥是上了年纪的人。刘姥姥说:“阿弥陀佛!我还使小杯吃罢。把这大杯收着,我带了家去,慢慢吃罢。”注意刘姥姥的聪明,所以她走的时候带了好几车的东西回家。我觉得刘姥姥的聪明里也有本性的反应,因为她真的好奇,也想多要一点,这个过程里她会有一种快乐。可是对于贾府来讲,东西太多了,没有一点点拥有的快乐,有时候给出去反而是快乐。所以我们看到人生的快乐与不快乐,大概很难以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去看。有的人得到是快乐,有的人给出去是快乐,并没有绝对的部分。所以生命的领悟应该是知道自己现在是要“得”,还是要“舍”?光这两个字大概就可以想很多年。

孟子说,“充实之谓美”,这个“充实”其实不容易理解。有时候它是指你拥有越来越多的东西,比如吃饱了,也叫充实。可是大家知道有时候吃到噎,是非常难过的,你真的恨不得掏出来。古罗马的贵族,吃饱饭以后,就有专门的人帮他掏喉咙。然后他可以把所有的东西吐出来,感觉好舒服,这也是一种“充实”。因为这时候他需要充实的不是食物,而是空气。所以我觉得“充实”有一部分是指物质,有一部分是指心灵,心灵上的充实甚至更难。

如果刘姥姥不来贾府,我们可能还看不到这类问题。

贾母发话了,鸳鸯只好命人满斟了一大杯,“刘姥姥两手捧着喝干”。注意“捧着”这个动作,因为杯子太大,一只手没有办法拿住。“喝干”,就是一大杯灌了下去,所以等下就要完蛋了。贾母嘱咐说:“慢些吃,不要呛了。”因为她与刘姥姥是同龄人,所以会有一种同情。

薛姨妈赶忙叫凤姐拣一些菜给刘姥姥吃,不要让她空腹喝,因为空腹喝更容易醉。贾母笑着说:“你把茄鲞拣些喂他。”“茄鲞”的“鲞”比较难写,所以有些版本已经写成别的字了。“鲞”,指剖开晾干的鱼干,如牛肉鲞、笋鲞等,是腌醋成干的片状物。“茄鲞”,当是切成片状腌醋的茄子干。凤姐就夹了一些茄鲞,喂到刘姥姥的口中。凤姐平时大概不会喂人家吃饭的,她有一点讨好贾母的意思,然后说:“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刘姥姥笑着说:“别哄我!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这里写得非常精彩,就是这个乡下人每天都吃茄子,可她不相信这是茄子。

与《红楼梦》写作者同时代的画家石涛画过一幅画,这幅画现在被卖到美国去了,上面就画了几个茄子。画上的题词也非常有趣,意思是说他去菜市场买了一堆茄子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