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一天的,还这么涎皮赖脸的,连个道理也不知道。”两个人就这样没完没了地扯来扯去。
黛玉一句话没说完,只听喊道:“好了!”王熙凤总是人没到声先闻。宝玉、黛玉不防,都吓了一跳,回头看到“凤姐跳了进来”。古代女孩子走路都是蹭的、磨的,可王熙凤绝对是很现代的辣妹型的女孩,是跳进来的。然后笑着说:“老太太在那里抱怨天抱怨地,只叫我来瞧瞧你们好了没有。我说不用瞧,过不了三天,他们自己就好了。老太太骂我,说我懒。我来了,果然应了我的话。也没见你们两个人有什么可拌的,三日好了,两日恼了,越大越成了孩子!”在王熙凤的世界里,绝对没有这种纠缠,丈夫怕她怕得要死,所以她觉得这两个人简直神经病!“有这会子拉着手哭的。昨儿为什么又成了乌眼鸡呢!还不跟我走,到老太太跟前,叫老人家也放些心。”贾母最疼的就是宝玉这个孙子和林黛玉这个外孙女,这两人整天吵架,贾母也很受折磨。说着拉了林黛玉就走,林黛玉回头想叫丫头们,一个也没有,王熙凤说,我服侍你就好!这里作者写得非常细,林黛玉的个性清高,此时既有点尴尬,又有点矜持,不太愿意到大庭广众说我们已经和好了,但王熙凤不管那么多,拉了她就走。宝玉跟在后面出了院门。
到了贾母跟前。凤姐就笑着说:“我说他们不用人费心,自己就会好的。老祖宗不信,一定叫我去说和,及至我到那里要说和,谁知两个人倒在一处对赔不是了。对笑对说,倒像‘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那里还要人去说和。”古代打猎的时候常要带着“黄鹰”,这种鹰平常是拴在一根圆棍上的,圆棍上有个环儿,把黄鹰的脚扣在上面。“鹞子”,有的时候是指鸟,有的时候是指风筝。放风筝的时候,手上也要扣一个环。王熙凤的语言很活泼,用这种民间的俗语形容两个人的要好程度,大家很开心。
这个时候宝钗来了,她当然不希望看到这个结局,可是宝钗非常有心机。林黛玉刚刚哭过,当然不好意思说话,就坐在外祖母的身边。宝玉也不知该说什么,看大家有点尴尬,就想把话题岔开,“便向宝钗笑道:‘大哥哥好日子,偏生我又不好了,没别的礼送,连个头也不得磕去。大哥哥不知我病,倒像我懒,推故不去的。倘或明日恼了,姐姐替我分辨分辨。’”薛蟠过生日的时候,因为跟黛玉吵架,宝玉假说身体不好,没去参加生日Party。宝钗听了很不高兴,心说你撒谎!当然她不会直接戳穿,便笑道:“这也多礼。你便要去,也不敢惊动,何况身上不好,弟兄们日日一处,要存这个心倒生分了。”薛宝钗很厉害,说的都是客套的话。可是接下来宝玉问:“姐姐,你怎么不去看戏?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便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听得出这句话暗藏的机锋吗?如果读懂了,就知道为什么宝玉会不好意思了。现在的人际关系远没有那么复杂,过去这种大家族里,互相之间从不直接骂人,特别喜欢绕弯子。宝玉只得搭讪笑着说:“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也体丰怯热。”
这一句话得罪了宝钗,这是宝钗唯一的一次大怒。宝玉的话确实不太得体,你不能在大庭广众讲一个女孩子胖;最要紧的是宝钗选妃没有选上,“杨妃”对她来说尤其刺耳。“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如果是黛玉,早就发脾气了,可宝钗做人向来周到,不会随意发脾气。“回思了一会,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宝钗第一次说这么露骨的话,她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委屈。从这个角度看,宝钗也有她的可怜之处,在黛玉看来只要和宝玉相爱,死了都无所谓,可宝钗要的是现世里的很多名分。
两个人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