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依了我,就是你真心留我了,刀搁在脖子上,我也是不出去的了。”

宝玉最好玩的是在这种时候完全像小孩子的赖皮,马上说:“你说,那几件?我都依你。好姐姐,好亲姐姐,别说两三件,就是两三百件,我也依。”

下面一段,我觉得是《红楼梦》里面最漂亮的句子:“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迹,还有知识。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那时凭我去,我也凭你们爱那里去就去了。”

大家有没有觉得这是《红楼梦》最重要的调性,作者整个的感伤都在这里。生命最后是一个无常,所有生命的因果只是暂时的依靠,现世的爱、温暖与眷恋,到最后都会像烟一样散掉。宝玉的心底有一种别人无法了解的孤独,他觉得生命到最后其实没有什么能留住,就像灰一样,甚至比灰还要轻,也像烟一样在风里面就散掉了,那个时候谁也管不了谁,在茫茫的大荒里面散开。可是现在他有一种眷恋,他希望她们守着他,看着他,跟他在一起。如果从现代文学的角度来看,这一段是最好的白话文,把它编成歌词也是很现代、很漂亮的。

宝玉讲到了自己最深的心事。可是你看袭人马上捂住他的嘴,因为她生活在现世里,有现世的忌讳,况且现在正在过年,不能讲死这件事情。袭人说:“这是头一件要改的。”她要宝玉以后不要老是讲死亡、感伤、未来之类的东西。宝玉说:“改了,再要说,你就拧嘴。”事实上,后来宝玉还是常常说这些,因为这是他对生命的深层感受。宝玉是天上的一块石头下凡来到人间,迟早要回到天上,依然成为一块石头。人跟人的相处就是一个缘分,缘有长、有短、有深、有浅,但没有什么缘分没有终了。他对现世的眷爱、执着是因为他知道迟早有一天这些东西要散的,再深的情和眷恋也没有用,都留不住。他现在留住袭人,不要她回家,可是他知道,有一天大家都会没有家,这其实是宿命里一种大荒的状态,他讲的那段话是《红楼梦》中最深的哲学。

“还有什么?”宝玉就问第二件。袭人说:“第二件,你真喜读书也罢,假喜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你别只管批驳诮谤,只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在人前也好说嘴。”宝玉最不喜欢读书人,他觉得当时的读书人都是读死书,然后去应试做官,他给他们取了一个名字叫“禄蠹”,表示这些人整天想着做官,像蛀虫一样拼命钻营。这个认识很特别,因为世家文化中,小孩子生下来就是准备要做官的。你可以看到台湾很多老建筑上的一些美术图案,大概离不开蝙蝠、鹿、寿桃这些东西,就是福、禄、寿,人活着追求的就是这三样东西,禄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做官,在古代一做官你什么都有了。袭人看到宝玉常常为读书的事情被爸爸打骂,她就想劝他不论是不是真的喜欢读书,至少装装样子,也不要老骂读书人。“这些话,怎么怨得老爷不气,不时时打你。叫别人怎么想你?”

宝玉也答应了,说:“再不说了。那原是那小时不知天高地厚,信心胡说,如今再不敢说了。还有什么?”他很着急,他想袭人提的事情他全依了,她就不会走了,他希望赶快了结这件事。

第三件很奇怪,是关于宝玉的一些怪习惯。宝玉常常吃女人化妆用的胭脂。古代的胭脂是把花放在臼中反复杵槌,再滤去杂汁,敷在指甲上、嘴唇上或者做腮红用的,有一点甜香。宝玉喜欢帮丫头们调胭脂、上胭脂,因为这个事情他父亲打他,觉得他没出息。袭人就趁这个机会劝他,说:“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宝玉就说:“都改,都改。再有什么,快说。”他着急得不得了。其实他根本没有改,等一下,就又偷偷帮人家调胭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