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意思是无论你怎么做门槛想要挡住死亡,死亡最终一定会来。作者用“铁槛寺”,隐喻了范成大的这句诗。
贾珍在铁槛寺里勘察,“又一一嘱咐住持色空,好生预备新鲜陈设,多请名僧,以备接灵使用。”色空是这个庙里的住持,他“忙看晚斋”,希望贾珍留在庙里用素斋。“贾珍也无心茶饭,因天晚不得进城,就在净室胡乱歇了一夜。次日早,便进城来,料理出殡之事。”
出殡的场面非常巨大,整个就在讲贾家的排场,初看会觉得像官样文章,无非谁来了、谁走了之类的。可如果说盛大的场面是远景,作者将近景推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物北静王身上。很多人都认为北静王是《红楼梦》里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人。
因为贾家的特殊身份,四大郡王都来祭吊。他们身份高贵,根本不下轿子,派人祭吊一下就走了。可是不到二十岁的北静王却很特别,他虽没有下轿,但他问贾政,听说你们家有一个衔玉而生的男孩,今天应该在这里,何不请来一见。北静王很想见宝玉,所以宝玉赶快脱了孝服,换了吉服拜见他。北静王后来还出现了几次,每次都会提到宝玉,表示很想见宝玉,可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发生多少交往。北静王非常神秘,他和宝玉好像有前缘,可在这一世当中因为身份悬殊,中间又很隔离,说话很客套。小说里的这种暗喻其实很难理解,你很难明白为什么作者花了这么多心思写北静王这个角色。
我很希望大家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感觉一下北静王的出场。多数根据《红楼梦》拍摄的电影、电视都没有涉及北静王,可是我觉得他是小说里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总是隔几章就出现一次,对宝玉很关心,可又总是给人很疏远的感觉。作者安排北静王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或者目的,我们并不完全知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绝对不是等闲之辈,不是像其他郡王那样只是起点缀作用的人物,他和宝玉之间好像有很深的缘分。
我们先看一下整个出殡的场面。贾珍“一面又派人先往铁槛寺,连夜另外修饰停灵之处,并厨茶等项,接灵人口”。因为所有的人都要到铁槛寺祭吊,铁槛寺要先布置起来,安排好各项事务。“里面凤姐见日期有限,也预先逐细分派料理,一面又派荣府中车轿人从,跟王夫人送殡,又顾自己送殡去占下处。”接下来讲到凤姐处理的一连串事情,像电影的蒙太奇剪接,节奏越来越快,表示凤姐越来越忙。
“目今正值缮国公诰命亡故,王、邢二夫人又去打祭送殡;西安郡王妃华诞,送寿礼;镇国公诰命生了长男,预备贺礼;又有胞兄王仁连家眷回南,一面写家信禀叩父母,并带往之物;又有迎春染病,每日请医服药,看医生启帖、症源、药案等事,亦难尽述。”
这一连串的事情,其实都不是重点,不见得一定要知道内容如何,可是让人感觉到王熙凤真的好忙啊:有人生了孩子要去送礼;有人去世了要去祭吊;有人过生日要送寿礼;哥哥要回南方,赶快带东西给爸爸妈妈;迎春又病了,给她请医生看病。“又兼发引在迩,因此忙的凤姐茶饭也没工夫吃得,坐卧不能清净。”凤姐忙到了这样的程度。她回到荣国府,宁国府的人就跟到荣国府,因为很多事情还没有料理完;她回到宁国府,荣国府的人又找到宁国府。王熙凤往来于两府之间,十分忙碌。作者写作的方法从比较缓慢地细节叙述王熙凤怎么点名、早上怎么到宁国府安排事情,变得节奏越来越快。
“凤姐如此,心中倒十分欢喜。”这才是真正的女强人,她就喜欢忙,一旦让她闲下来她会很难过的。她天生喜欢挑战自己,有这么多难事让她处理,觉得无比快乐。“并不偷安推托,恐落人褒贬,因此日夜不暇,筹划得十分的整肃。于是合族上下,无不称叹者。”她不会因为忙就少做一点,或者推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