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才是大事。

《红楼梦》的章法是编织,把很多线编在一起。通常一部小说读一次以后你不想再读,因为这部小说只有一条线,它没有编织。可是在《红楼梦》里你到处都可以看到复杂的编织。在这一回里,作者把宝玉性的经验和刘姥姥饿得活不下去这两条线编织在一起。

刘姥姥一出场,小说语言完全变了风格。刚才还都是优雅细腻的语言,而到了这里就变得非常粗。她骂女婿,说你就会在家里“拉硬屎”。意思是说一个人很穷,可是又不愿意去求人。作者刚才还是秦可卿,现在就变成刘姥姥。曹雪芹最后十年写《红楼梦》,穷到举家靠别人施舍稀饭过日子。他身上有一部分是宝玉,一部分是刘姥姥,能看到苦难跟富贵的对比。一个人只有遭遇了非常大的变故,才能看到两种不同的东西。如果一生都在富贵当中,永远不会理解刘姥姥这样的生命;如果一生处在穷困当中,也不会知道什么叫富贵。

第六回的回目是“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红楼梦》的回目常常是两个事件并置。这一回把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和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事件放在一起。宝玉初试云雨情,是青少年文学;刘姥姥这样一个穷得活不下去的故事是写实主义或者乡土文学。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他们家的日子后来慢慢好起来了,没有饿死。很多人都认为王熙凤对刘姥姥有恩,或者贾府对刘姥姥有恩。我的看法是,刘姥姥才是贾家的救赎。其实,富贵人家有富贵人家难过的地方。花开了就看看花,哪里送来了一点螃蟹,大家就聚在一起吃吃螃蟹,他们富贵到不知人间疾苦。刘姥姥,这个穷得活不下去的乡下老太太进来以后,忽然让贾家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一种生命力。真正的生命力在刘姥姥身上,而不是贾府的人身上。贾府是要败落的,每一个人都高贵、优雅,可他们碰到一点小事情就活不下去了。刘姥姥在活不下去的困境中,还要想方设法。乡下人身上有一种天生的乐观,换句话说,她根本就没有悲观的权利,日子再苦也会想办法过下去。刘姥姥很看不起她的女婿,觉得庄稼人有多大的碗就吃多大的饭。她骂女婿说:你喝了酒就打老婆骂孩子,不想想办法,整天唉声叹气的,算什么男子汉。刘姥姥非常看不起这种无病呻吟。她自己是很强健的,她开始想办法。忽然想到,王夫人心地很好,常常愿意施舍穷人。可直接去找王夫人差距太大,想到周瑞是太太的陪房仆人,跟着王夫人一起到了贾家,所以就决定去找周瑞。

也许大家都没注意,这一回写得很精彩的一个人就是板儿。一个只有五六岁的小男孩,刘姥姥的外孙。刘姥姥要去借钱自己去就好了,可是她把那个板儿打扮了一下带着去,教他看见谁要怎么说话。如果有一个画面,这个画面是一个穷困的老太太,带着一个小外孙在路上。她们从天还没亮就开始赶路,一路走着到的京城,很可怜。可是刘姥姥却把它当成郊游一样。这一场戏当中如果没有板儿就少了很多东西。刘姥姥自己也没有把握,不晓得会碰到什么样的事情,不知道别人会怎么笑她,怎么侮辱她。可是她带了板儿以后,每次她一紧张就跟板儿说,你等一下要小心,等一下你看到人要怎么怎么样,其实是她自己紧张。所以那个小孙子扮演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角色。她见到王熙凤的时候,她在底下拜了半天,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她就拉板儿说你来拜,板儿躲在她背后不肯出来,她就骂他真没用,其实是在骂自己没用。到了这深似海的侯门,刘姥姥真的吓呆了。她没有想到有钱人家是这种情境。很多朋友看到刘姥姥都会笑,觉得刘姥姥是一个丑角。但丑角常常是文学和戏剧里的救赎,他会让你感觉到其他生命沉沦萎靡到没有生命力了。贾府里的人看到一个乡下老太太活得这么有滋有味,在她身上看到自己不具备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