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写八股文讲究“起承转合”,“转”等于是第三个部分;如果以诗来讲,唐朝的绝句,四句里面第三句常常是重要的,就是怎么样去把前面的场景转到最后做结尾。这是文学的结构,其实作曲也在讲结构。如果大家熟悉西方的交响曲,第一乐章到第二乐章到第三乐章,它怎么准备到第四乐章做一个总结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转”。在第六十九回,尤二姐吞金自杀了,大家会有一个极其悲哀的感觉。假设读者在读的话,可能读到落泪的状态。接下来如果你是作者,你要让读者怎么擦干眼泪继续读《红楼梦》下面的故事?这个我叫做“转”。
第七十回开头交代了一下贾琏给尤二姐守灵,你感觉到贾琏有情有义的部分。然后到最后送葬,他送葬的时候家族里面什么人都没有去,你会感觉到是一个蛮荒凉的葬礼,等于是把第六十九回做了一个结尾。结尾以后,转回来,我们就看到宝玉知道了这个事情,有一点落寞,有一种感伤,也有一种难过。这个时候又传出来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就是说贾府里面有八个年龄已经到二十五岁的男用人,他们需要结婚了,要找年龄相当的丫头发配出去。其实这一段很重要,这个“转”,其实是在暗示接下来所有的人要开始散了。散是什么原因,是因为年龄,就是这些女孩子到了十六岁、十七岁,必须要嫁人了。
等一下大家会发现第七十回讲两件事情,一个事情是这些丫头年龄到了要走了的时候,第二个就讲她们放风筝。我们知道风筝在《红楼梦》里面一直有一个象征,就是放风筝放到一个时候,是要把它断线的,把你的不如意,你的生病,你事业、感情上不好的牵连,都把它切断。这里面也在讲一个暗示,是说这些人的年龄到了,要嫁人,嫁人其实就是跟自己原有的关系线要断掉。所以《红楼梦》最后的悲剧其实是说,这些少女的青春不可能继续下去了,因为年龄都到了。年龄到了不是谁的命运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说只要是结婚,本身就是一个散的开始,因为要嫁到不同的婆家去。
《红楼梦》真正的某一种感伤,其实是女性婚姻构成的那种悲剧。我有时候会建议很多朋友去看像日本很好的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特别是《晚春》,我们会看到在东方的婚姻里面,有一种喜剧里的悲感。因为有一点让你觉得是一个女孩子青春的结束。特别是在过去,因为她的婚姻本身有时候连见到的那个人是什么样,她都不知道,就嫁去了,处于一个命运完全不可知的状态。所以我想在《红楼梦》第七十回里面,其实有点在讲这个东西,那也呼应着前面尤二姐、尤三姐的命运,也是这些女性共同的命运。
第七十回的开头讲到贾琏“自在梨香院伴宿七日夜,天天僧道不断做佛事”。这里让我们对这个平常蛮被看不起的,有一点无能、有一点懦弱的贾琏,忽然多了一点好感。他好像在做很多的忏悔。这时,贾母就叫他去了,你看到老祖母还是命令下去,“吩咐不许送往家庙里去”。因为她听到的消息是尤二姐得痨病死的,是王熙凤编造的,所以贾母说不准留在家庙,赶快发丧出去。这里边都是细节,让我们看到王熙凤狠的时候真是毫不留情,甚至会觉得王熙凤对她丈夫的恨都一并爆发了。
通常作为读者来讲,我们会同情,会觉得人都死了,何必呢?可王熙凤是要阻止她丈夫对那个人的恩或爱,如果从这个意思来讲的话,凤姐是可以被理解的。我觉得王熙凤的某一种女性的心理特质,有点像希腊神话里的一个女性叫美狄亚。
可能很多人看过《美狄亚》这个戏剧。美狄亚是一个会法术的女人,长得很漂亮。美狄亚违反了她父亲的意愿,甚至杀死她的弟弟,就是为了帮她爱的伊阿宋去找金羊毛。找到金羊毛以后,他们住在科林斯,美狄亚已经生了三个孩子,一对双胞胎还有另外一个小孩。这个时候,伊阿宋爱上了科林斯的公主,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