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忖了忖,同岑书说道:“算日子,这孩子要生到腊月了,”她边说,边摩挲着小腹,映在镜中的面孔,带着连她自己都觉陌生的笑容,“我想着得做几床小被子,再做些棉肚兜、以并虎头帽、小衣裳、小鞋子,好教他、她生下来就暖暖和和的。”

岑书绾好髻,打开绒花匣,寻了朵杨妃色的花朵,一璧往她乌黑鬓边戴,一璧笑着说:“那待会用了饭,奴婢取了缎子陪殿下先缝两个小肚兜,赶明儿王裁缝回来再裁制衣裳。”

“好,”赵锦宁微笑着端过汤药,眼皮不眨,一口气喝净。

次日,吃过早饭,岑书便出门了。

赵锦宁饭后无事,心急如焚,也不好教人发觉出什么,便耐着性儿坐到炕上看书。

此次,命岑书借着请裁缝的由头,再到衙门街前的商铺去买丝线,一来留意衙门动静,二来要是趁机碰上杨同甫或李霁言都再好不过。只是杜常指派俩人跟着,怕只怕不好避人耳目有所动作。她既担心败兴而归,更担心教他们发现异常。如此心神不宁地翻了十多张书页,一行一行看下去,愣是一个字儿也没看到心里去。

婢子进来奉茶,她端起盖碗,抿了一口尝出是薏仁茶,不大喜爱,随手撂在炕桌上,瞧见桌上还搁着针线筐,她也没心思再看书,于是伸手够了过来。

笸箩里搁着岑书缝得棉肚兜,去年冬新弹的棉花,萱萱软软塞得满满当当的,看着就暖和。她拿起来缝了几针,又觉没有像样的花纹图案不好看,便拆开,命婢子取了笔,伏案画了只狸猫戏绒球。用绣绷绷紧布料,劈了支湘绣线,穿针引线,绣起来。

一针一针下去,心倒静了。不知不觉绣完一个猫头,拿起来看了看,甚觉讨喜,要是穿在胖娃娃身上肯定极为可爱。

她不禁笑了,不过须臾,笑容又凝固脸上。

赵锦宁像丢烫手山药似得将绣棚掷到炕上,端起桌上茶碗,忿忿喝了一大口。略压了压心中恐慌又厌恶的情愫,侧脸望向窗外,已近晌午,岑书怎么还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