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把卤制的大肠也取出来,切一些备用,我这就去准备一些火锅的蔬菜。”
屠苏博没有抬头,只是简单地回应了一声:“好的。”
晚餐是顾玥萱精心策划的卤肉火锅。
原本卤肉作为凉菜食用风味更佳,但无奈天气寒冷,温度无法配合,若不在沸腾的汤水中加热,切好的肉片上的猪油便会凝结,难以入口。
火锅的汤底是用猪大骨熬制了半日的浓郁白汤,煮沸后香气四溢,令人垂涎。尚未放入肉片,那香浓的味道便已经让人食指大动。
新鲜的野猪肉片,卤制得软烂却又不失嚼劲的猪头肉,以及肥嫩爽滑的大肠,一烫,捞入碗中,送入嘴中,那满口的喷香让人陶醉。
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能够围坐在热烘烘的火炉旁,品尝着暖意十足的火锅,即使是起初并不想尝试的人,也不禁陶醉于这份美味,饭桌上的每个人都吃得欢天喜地,除了老夫人,她的脸色依旧阴沉如铁。
顾玥萱更偏爱那些在火锅里轻轻汆烫过的土豆和白菜,她轻轻地摇头,婉拒了屠苏博夹来的肉片。
屠苏博便将肉片夹回了自己的碗中,接着便看向老祖父道:“祖父,博儿有一事相商。”
正在专注地大口品尝着四溢肉香的屠苏旻洋,忽然间感到一阵寒意,猛地抬起警惕的目光,映入眼帘的是屠苏博那含义深远的淡然一笑。
“旻洋与旻旭尚属稚童,大人们的重任不应过早地压在他们身上。任由他们每日虚度光阴,实在不是长久之计。”
屠苏旻洋的眼睛立刻瞪得大大的。
老祖父深表同意,点了点头:“你说得非常正确,我确实疏忽了这一点。”
倘若屠苏家族未曾遭遇变故,屠苏旻旭也将迎来启蒙之期,而屠苏旻洋也应沉浸在学堂的书海之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众人忙于奔波生计,却渐渐忽略了这几个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屠苏博满意地微笑着,语气中流露出自信:“尽管屠苏家的后裔目前难以涉足官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让他们因为当前的困境而变成目不识丁的平民。既然暂时无法送他们去学堂,那么在家中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样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祖父,您有何见解?”
在村里,其他家庭若想让自己的后代获得读书识字的机会,往往需要全家共同努力,将孩子送入学堂,以开辟一条光明的道路。
然而,对于他们家而言,这一切却无需如此艰辛。
第119章 依赖他人不如自助
在朝堂之上享有盛名、历经两朝更迭的老祖父,他的智慧与见识自然非凡;而屠苏霆,出身于书香门第,才华横溢,解元之誉实至名归。
更不用说,老夫人与两位婶婶皆曾沐浴文墨,每个都能挥毫泼墨,吟诗作赋,教育这几个孩子自是游刃有余。
老祖父的双眸如锐利之剑,一丝不苟地审视着屠苏博,神色间流露出莫名的深沉:“暂?”
那纸抄家的圣旨明文规定屠苏家族后代永远不得涉足仕途,然而屠苏博口中的“暂时”却意味深长。旁人或许未能察觉这细微的变化,但老祖父却以锐利的目光捕捉到了。
屠苏博轻笑着,将事先炖煮得温热的骨汤轻放在顾玥萱的身边,眼波平静而深邃地说:“祖父,世事变幻莫测,哪里有什么是真正永恒不变的?一切都在于我们如何抉择。”
他微微抬起眼帘,淡然地问:“您觉得呢?”
老祖父在一段冗长的沉默后,心情愈发复杂,长叹一声,缓缓道:“我已年至古稀,恐怕难以预料未来的长短。”
他略作思索,接着说:“不过你的话不无道理,的确不能让他们所有人都变成不学无术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