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1 / 2)

林希微到了律协大楼,发现杨兴亮也被叫来了,为的同一件事。

他脸色倒很平静:“我高价挖你的律师,带走客户和文件,你就鱼死网破,讲课写文章把如何做房地产业务都教给大家,我是亏了,你也亏,恶性循环。”

“我是厌恶别人老偷我东西,不如另辟蹊径,依赖市场去调节。杨师兄假签名,只亏别人。”

他皱眉:“签名,是你们自己签的。”

是谁签的,已经无从查证了,也不会是杨兴亮亲自代签的,两年多过去了,真正签字的律师或许早就离开了兴明,就算查出谁代签,客户也不想听这个解释,律协也只能走走过场,各打一大板,算不上什么大原则问题。

至于外资银行的投诉,94 年杨兴亮接了个租赁权抵押的业务,甲公司租了乙发展商的大楼,年限 20 年,一次性缴清了房租,又花了 600 多万装修,以出租写字楼营业,甲公司找来兴明时,想把这栋自己租下的大楼抵押给银行。

当时没业务可做的林希微负责了抵押见证。

因为本来就是法律没规定的模糊地带,当时房管局做了这个抵押,现在又说租赁权的抵押登记无效,银行损失上千万,一气之下投诉了他们。

杨兴亮把责任推给林希微。

律协主席道:“得把这个事解决,不然兴明就得担责罚款赔偿,签字律师一样。”他缓和了语气,“改革不容易,知道律师难,这可是外资,别让上面派人一番整肃。”

出了律协办公楼,杨兴亮就冷笑:“总共几千万的金额,看谁付得起。不对,陈总付得起。”

林希微一肚子火:“是啊,你就等着坐牢吧你!”

当然不可能坐牢,但杨兴亮突然变了脸色,他指着林希微:“你再三八,看我不打你。”

林希微看着他,不知道他到底做了什么。

“攀高枝就是不一样。”

林希微当没听到,今时不同往日,这几年她做的业绩,客户有目共睹,交易的叠加让她在业内有相当不错的影响力,以前琐碎的谣言能直接影响客户对她的信任,但现在她做过的重大交易、项目摆在客户面前,其他就不值一提了。

……

一直到大年三十,林希微都还在解决在兴明埋下的雷,同时在奔波房地产的转型业务,这次的事也提醒了她,所内必须有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所以元旦假期,她除了拜访客户送礼外,还跟陈淮越去香港找沈曜辞,向他请教管理秘籍,尽管几年前林希微就参观过 DA 律所。

香港市场萧条后,交易关闭,沈曜辞一下闲了下来。

他切了块牛排,说道:“现在所内招聘和晋升都已经冻结了,接下来就是裁员,有个好处就是,我总算有时间做 Search 了,再提升一下自己,不用像之前,根本没时间停下来。”

杨幼芙不满:“你明明说要陪我的。”

沈曜辞笑:“现在就正在陪你。”

沈曜辞看着林希微,毫无保留地分享:“一个是分配制度,决不能再像你们去年那样,统一平均分配,绝对公平太打压积极性了。一个是管理机制,要有律师晋升渠道,有盼头才能留住人才。一个是信息化,要把所有的纸质文件都变成电子版。”他顿了下,又补了点,“下一步可能就是区域化,再全球化。”

林希微也笑了笑,说道:“分配上我打算采用计点制,将每个律师的付出细化成数字指标,但不是纯计点,因为鹭城和香港不太一样,还需要考虑职业道德、有效工作时间、团队合作等指标。”

她继续说:“至于管理机制,陈总建议我学习公司的制度,细分部门,将业务、财务和行政都统一管理。”

她身旁的陈淮越没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