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还是买的上次那家的,已经是第二次去买了,也算是他们家的回头客了。

又去光绪三年就开张的“天福号”买了一些酱肘子和酱牛肉。

据刘雯雯的介绍,这家店里的酱肘子,酱香浓郁,肥而不腻,是慈禧太后的最爱!

去了“六必居”买了几种酱菜:麻仁金丝、酱香瓜、八宝菜、甜辣萝卜干,据说都是北京人的最爱,还是上过国宴的菜品。

陈红决定买回去给大家尝尝味道,对比自己家腌制的咸菜,味道有什么不同。

还去老酒馆买了四盒清香型的北京二锅头,这酒五十六度,老村长和二虎叔肯定喜欢。

最后又去“张一元”称了六斤真正的“高末儿”。

陈红这时才明白北京人嘴里的“高末儿”,和山东人说的“高沫儿”有何不同。

山东人说的“高沫儿”,是以前茶业铺子卖完了茉莉花茶,剩到最后的茶叶碎沫子。

价钱便宜的很,老百姓花很少的钱买回去,用搪瓷缸子冲上开水,泡上满满一大缸,够一大家子喝上半天。

只不过茶叶太碎,碎沫子漂在上面,喝一口碎茶叶容易挂在牙齿上,显得人非常埋汰!

而北京人嘴里的“高末儿”,竟然是密披白毫的茉莉花茶。

有毛尖、白龙王、雪毫、玉芽、莲花香雪五种中端金奖花茶。

价格从每斤几百元到一千元上下,是自己喝和送亲戚朋友最合适的。

还有龙毫、小珍珠、白雪针王、金铭芽、金龙袍五种高端极品茶,大多都是明前金奖茶。

每斤价格从一千元到五六千,是张一元最好的茶叶了。

他们家共有二十多个品种的茶叶,口感价格让人眼花缭乱。

考虑到村长他们的接受程度,陈红买了四斤茉莉白毛猴,每斤两百多块钱,价格适中,味道还可以。

看到店员给自己秤的茶叶,包装的手法,让陈红有点感觉像是回到了小时候。

供销社售货员手脚麻利的打包,包好后还用细绳系好,最后还留下绳头打了个提手绳圈。

这“高末儿”还不便宜,一共花了陈红一千块钱。

陈红对于洋嘱咐:“回家可别对你村长爷爷说多少钱啊,要不然他舍不得喝了。”

于洋点头:“我就说二十块钱一斤行吗?”

陈红笑着点点头,“小宝就是聪明又懂事!”

临走前,于洋拉住妈妈的手。

第 174章 自作多情了

“妈妈,我看见那家店里买东西的人很多。我们也去给小豪和王新买些好吃的吧,我出钱!”

陈红抬头一看,噢,原来是“御十园”。

陈红边领着于洋往里走边问他:“你现在攒了多少钱?”

于洋笑呵呵的说:“我已经攒到七百八十多块钱了!不过妈妈,我今天没带出来,你先替我垫上,回家我再还你。”

“行,没问题!”

进去挑了些驴打滚,豌豆黄,茯苓夹饼,秋梨爽,绿豆糕,艾窝窝等小零食。

果脯果干娘俩都没买,家里自己做的果干味道比他家卖的可好吃多了。

大包小包一大堆,幸亏店里的店员小姑娘脾气很好,趁店里客人少,赶紧帮她们送到街口。

并且给她们叫了一辆出租车,娘俩这才狼狈的回到家。

这次出租车直接送到她们家门口,娘俩七手八脚的,直接在门口卸货。

等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进大门过道里,娘俩才松了一口气。

晚上娘俩吃过晚饭,一起去跑步,回来早早打发于洋去睡觉,明天上午的飞机,早上七点就要出门去机场。

陈红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