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过几回拿不到钱,周家父母也就死心了,只一心扒拉着原主。
等到孩子好不容易长大了,都成家立业了,原主又扒拉着儿子的血,去供养弟弟一家。
反正就是饿着自己的儿子、孙子,也不能饿着弟弟一家,只要有好吃、好穿的,一律都往娘家送。
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家家都吃不饱,即使这样,原主还是要把粮食往娘家搬。
自己家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穿的破衣烂衫,她全都看不见。
只要爹娘夸她一句孝顺,她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也不知道一把年纪了,怎么就还如此天真。
就原主这性子,对待自己的儿子,自然也是好不到哪里去的。
她重男轻女的思想也很重,不过她分人。
自己家的,无论男女,她一视同仁不喜欢。
而弟弟家的,生了个男娃,那可比啥都让她高兴,对待侄子的态度,明显就比侄女好上很多。
原主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对她自然也就不亲近。
但这个年代的人,都讲究孝字大于天,无论她怎样,她都是他们的母亲。
虽不亲近,但他们听话孝顺。
主要也是原主性格强势,要是谁敢不如她的意,她就要闹腾得谁家没有好日子过。
就算到了晚年,原主依旧是拿着儿子家的东西,去帮扶弟弟一家。
眼看舅舅一家生活过得富裕,而自己家多年来,一直过得紧巴巴,就算给儿子娶个媳妇的钱,都拿不出来,两个儿子也实在是寒了心。
等到原主老了,躺在床上无法动弹的时候,床前竟无一人尽孝,原主这才流下悔恨的泪水。
想她掏心掏肺对待侄子一家,老了老了,没有用处了,他们却连来看她一眼都不肯。
她悔的,不是亏欠了自己的孩子,而是自己的真心喂了狗。
清沫接收完剧情后,暗暗骂了句活该。
她倒不是觉得,原主不应该对自己的孩子这么狠。
而是她掏空自己家,去讨好别人,自己却没得到半点好处,真是让人不知道说啥好。
要说她自私自利,你倒是自私到底啊,偏偏搞区别对待,真是让人喜欢不起来啊。
她打开门,门口站着大儿子汪大年,大儿媳金花,儿子手里抱着个孩子,正是大孙女玲玲。
两人看见门开了,就跪在地上“嘭嘭嘭”磕头,即使磕得额头都见红了,也没停。
“求求你了娘,儿子给你磕头了,你就拿点粮食出来吧,玲玲真的快不行了,人都快饿死了。”汪大年红着眼眶,里面布满了血丝。
一个二十几岁的汉子,此刻无助的像个孩子。
他只是想救救自己的孩子,只想要自己的娘,别再那么自私了。
别把什么都留给舅舅一家,也睁开眼,看看自己家的困难。
第285章 六十年代的扶弟魔2
现在是1959年,看过年代文的都知道,正是闹饥荒的年代,每个人都吃不饱。
而前世,无论两人如何恳求,原主都没有拿出一粒粮食,她自己都饿得浑身没力了,还是把粮食省下来,送去了周跃家。
由于原主的狠心,导致大孙女玲玲,活生生被饿死了,这也就成了大儿子夫妻俩,心中永远的一根刺。
即使后来他们没有再提起,对待原主也依旧孝顺,但有些东西,是忘不了的。
此刻,看着虚弱的孙女,一个五岁大的孩子,一张小脸饿得只剩皮包骨了,清沫难免动了点恻隐之心。
“行了,别磕了,跟你娘我多不是人一样,等着吧。”
转身回屋拿出半袋粮食,递给大儿子,“喏,下点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