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两人,他唤来俗世官僚,由他们接待。

安顺道的地形地貌,奇闻异事,乃至诸多地方志,都有文书记述。

他们愿意翻找,找个官员陪从便是。

官署中,卫鸿见着余化及,二人寒暄几句就步入正题。

“这四日间,安顺道情况如何,灵材的搜集可还顺利?”

卫鸿最关心此事,故而在第一个问。

余化及知晓卫鸿的习惯,自是早做准备。

他胸有腹稿,讲起来行云流水,既讲成绩,也谈问题。

“小吏窃功之事,处置严苛,对民众广而告之,将余波基本压下。诸多灵材的搜集并无耽搁,大致的量与上使您上次所见差不离”

边走边讲,过了约两刻钟,卫鸿便知大概。

他此刻真有些感慨自己的运道,在起步就碰上余化及这样一个处理俗事的能手,真是省却他不知多少力气!

“现如今的主要问题,是凡民不知灵材的特征与常见产地,精力有许多空耗,效率不高,容我想一想应对举措。”

卫鸿坐在木椅上,品一口香茗,细细思索。

一杯茶喝完,他有了思绪。

“我等会儿向各道的修道人各去一封书信,以法物、资粮、道法为悬赏,令其人总结其寻灵探宝的经验,遣送过来。”

这点小事,不涉及根本道法,他相信众多修行人不至于违拗。

集思广益之下,总结出些许常见灵物的特征,以及其采撷和保存手段,可能出现的环境当不是难事.

“另外,诸多凡民采撷灵物的经验,官署也要派专人进行甄别、学习和总结。依然是以厚赏激励分享,将这些东西汇成书册,教授给勇于挖掘灵材的人。“

此后,卫鸿看了些文书档案,又补充一点。

“不只是上交灵物才有赏赐,如果发现灵物踪迹,并且上报,同样给予一定好处。事后调用军队,对于部分由个人发现却难以采集的灵材,进行集中采掘。

“如果军队都无法胜任,那就往上报备。如果灵物价值足够,我辈修道人可抽空处置。”

将这些杂事简要处置以后,卫鸿迫不及待走到封存灵物的所在,开始一气清光的提升。

卫鸿出行的四日间,累积的灵物不少。

细细算来,与第一回堆积的法物在数量上相仿。

卫鸿花去半日时间炼化气清光已然从二百一十九缕攀升到四百六十缕,数量翻番还不止。

止歇行功,卫鸿看着身侧密如繁星的清光,心中升起淡淡的满足感。

一点一滴的进步,让人感到很踏实。

便是一气清光再无进益,再过二十他的修行根基也可补足,彼时底蕴又可增进。

炼化完此地收藏,卫鸿取来数封信件。

这是柴榆遣驿卒乘快马日夜兼程送回的消息,上有暗记。

卫鸿启封后读完信件,不禁抚掌而叹。

“莫看柴道友平日有些畏怯,做起事来还是得力的。”

柴榆携卫鸿之威势出访各道,抛开最初的安顺与琼华道,短短十余日间,他竟然一连拜访了六道,可谓是极其用心。

书信中说,六道的驻扎道人无人不服上使天威,俱是同意清洗大族,攫取资粮,并等待上使耗用。

如若各地完成资粮搜集之事,依着约定,该是要往安顺与明和二道寄去信件,知会卫鸿一声。

卫鸿见有此收获,精神振奋,高声呼道,

“来人,将十日间各道驿马传来的信件都带到此处。”

一个在门口等候的青年小吏躬声应是,小跑着去取书信。

不多时,果有封书信被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