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1 / 2)

“少瞒我,”舒宜一挑眉,“少有消息能叫你勃然变色。”

引线嘶嘶有声,火光飞快跃动,闻岱半搀着老将军快步后退,到了空旷地方,恭敬道声:“冒犯将军了。”

皇帝又命兵部大臣及几位将军同去看看新的铁炮。看过一次,观者无不赞叹。

“我可不止这一招。”

单说农事,朔方今岁便比往常增收三成,这还是在险些耽误春耕的情况下做到的。人口也恢复不少,当初逃散的百姓,还有周边郡县村镇的百姓,有不少都聚拢到朔方来。

“我也有些想法,表姐不妨听听?”

闻岱拢了下眉头:“群蚁趋膻,嘈杂作响而已,不值当你费心思,我来处理就是。”

黄三娘条分缕析,将朔方自今岁初到如今的变化在折中一一陈列。

闻岱收走了信纸,但回想起上头那些字句,舒宜还是觉得太阳穴一阵一阵抽痛。什么女子弄权,什么无知妇人,一点奏折间的小处字句都被找出来挑剔,再配以女子果然如此,能力不足,智识有限的借口。又因她擢了黄娘子来帮忙,在朔方召集女工等事,真是好一番编排。因舒宜有诰命在身,笔锋不敢对她,字字句句都在说黄三娘,夫婿既死,仍不安分,还有许多恶意揣测。

翌日大朝会,舒宜果然派人献上新制铁炮筒,还上了一封奏折。

手掌却没有预期的疼痛,是闻岱伸手到桌案上方,代为承受了这一拍之力。

“你这样想就对了,”太后赞赏地点点头,“若是你听得几句风言风语就要撂手不做,那才是如了他们的意。男子读书做官,便是天经地义,女子若要掌权,便是心术不正,那群酸儒浑身上下只有嘴是硬的,你若坚持着做出些成绩了,反倒没人敢说嘴了。”

“是兵器坊刚有进展,臣女便来给陛下与太后呈览。”舒宜答。

舒宜道:“之前的火炮,由竹木所制,不耐久战,也无法填充大量火药。如今铁制的炮筒,可比之前的好太多了。”

安顿流民,充盈粮仓,这是多大的功德?

太后在上首笑看,拨了拨描了细致花纹的指甲,点头道:“不错。”

“无事。”闻岱对她笑了一笑。

太后眼睛微眯,问:“此物可有投入实战?”

此处都是亲近后辈和下属,闻岱压下手中信纸,道:“无甚大事,几个虫蝇之辈废话而已。”

再由兵士点火、实验。坚硬石砖垒成的墙体在火炮面前,就如豆腐一样轻易被破开。地上还留了一个黑乎乎深坑,虽已尽力辟开空旷地,远处仍有花木被波及。

“可,”太后一点头,“我不懂军事,细务可在明日朝上提出,既然是闻卿实验,不妨多问问闻卿。”

方伯晏却顾不得怜惜花木,而是拍手直笑:“好!太好了!”

教人读书向学原是好事,但不分男女皆入学堂这一条,引起不少争论。舒宜和黄三娘力排众议,定下男学主讲五经,而女学主讲算学。

季老将军摆摆手,颇为欣赏地一拍他肩膀:“后生可畏。”

她在朔方费了多少心思,才将之打理成如今模样。朔方如今既是边防重要关隘,又有马场及矿藏,要是交到一个只晓得吟诗作赋的世家子弟手上乱折腾,才真是不顾大局。

黑漆漆、圆滚滚的炮筒,在阳光之下也显得寒意森森,沉重而敦实的炮体静默矗立。的确从外观上看,就跟先前的竹炮大不一样了。

“并未,不过望峦已经反复实验,应当能投入实用。未防泄密,还没放出过风声。如今匠人和图纸我都带来了,宫中兵器坊也有留档,何时投入实战,还请陛下定夺。”

之前那竹制圆筒要叫火炮,舒宜自己都觉得亏心,只是一直锻不出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