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十四年(1381)。

朱元璋这回是真心实意的乐了,快乐都是对比出来的,他都忘了后面还有一个朝代呢,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让那群只会动笔杆子嘴皮子的苍蝇们看看是大明好还是后面那个朝代好。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

玄烨很疲惫,但天幕不如他所愿,又开始挑事儿了。

【首先来说发生在康熙二年的明史案,这本?来是一件小事,但被小人利用,又被权臣重?视,再加上当时的局势有点紧张,就?酿成?了大祸。

事情很简单,就?是南方一富商刊刻《明史》,书?里没有避讳努尔哈赤,也没有用后金年号,被人告发之后清朝朝廷就?以“大逆”定罪。我天呐,就?让人印了一本?书?,弄谋逆这么大个罪名简直离谱啊!

当时富商本?人早没了,清朝朝廷干脆开棺戮尸,什?么大仇大恨啊,古代都讲究死者为大,也不光古代吧,现在也是这样,侮辱尸体罪在刑法上写的明明白白的。

谋逆是株连九族是大罪,不止富商的家族,和这本?书?有关系的,比如作?序的、刻印的、校订的以及卖书?的、收藏的都被问罪,牵连了好几百人。】

[真的好惨!]

[不过确实不谨慎。]

[我们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嘛。]

[我记得有个诗人写了什?么明月有情清风无情什?么的,全家脑袋就?落地?了。]

[这个就?恐怖了。]

[想起来乌台诗案,苏轼可?真幸运呐!]

[宋朝还是有点好处的,起码对文人是真的很友好。]

[然后拖垮了宋朝?]

[哈哈哈哈什?么地?狱笑话,宋朝问题多了去了,也不只是文人。]

宋,开宝三年(970)。

赵匡胤又被噎的一哽,不是都说到清朝了吗?怎么还带回旋镖的?

宋,熙宁四年(1071)。

饶是苏轼旷达乐观也不想说什?么了,乌台诗案?一听就?是写诗闹出来的,也许之后他被贬到海南就?是因为这件事吧?就?像天幕所说的那样,好歹小命还在。

那个清朝真可?怕,如果他生在清朝,怕是也不敢随便议论什?么。文字狱,以文字入狱,怪不得思?想越来越封闭,天幕口中那痛心疾苦的百年国耻怕是由此而来吧。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

玄烨气急,天幕简直是避重?就?轻。

那本?《明史》多有指兵满洲的字句,不只是所有年号,叙事也多偏向残明,妥妥的谋反之书?!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

玄烨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也很生气,但到底不再年轻气盛,几个呼吸之间就?有了解决办法。康熙二年,那时候他还小根本?没有亲政,事情是鳌拜做下来的,这事情好解决,全都扣在鳌拜头?上就?行,反正该死的人都死绝了,为了安抚民?心,平反一番没什?么。

但是之后两?个案子,现在还没有发生,玄烨有些头?疼,希望不要过于棘手。

【康熙五十年的《南山集》案和明史案很相似,当时翰林院编修戴名世著《南山集》,书?中采用了好多处方孝标在《滇黔纪闻》里写的南明抗清的史实。

个人感觉戴名世有点儿缺心眼儿,前车之鉴在那儿放着,居然还敢明目张胆的用这么敏感的内容。

我是受害者有罪论了,但如果他谨慎一些应该可?以避免这项惨事。毕竟死的不光是他,他是以大逆罪处斩的,族人都被弃市,方孝标被戮尸,受株连的高达数百人。

当时反清复明思?想应该还是挺严重?,站在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