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中年汉子扬起手,道:“别讲这什么没影的女皇帝了,哪有什么女皇帝,爷出五两银子,你来段蟠桃会。”
白水仙欣然谢过,伙计便拿着托盘跑过去收银子,可是那汉子的银子还没有落到托盘里,便听到一个稚气的声音高声说道:“我出一百两,你把你会说的女帝传,全都说一遍!”
满座哗然,不过就是听说书,居然有人要出一百两?
待到看到是个小孩儿,先前的那个中年汉子脸上就挂不住了,他大声说道:“哪来的小孩子,别胡闹了。”
坐在霍柔风身边的黄大头皱皱眉,对李烨道:“今天你做东,快掏银子,让他们别小看咱们。”
李烨使个眼色,他的小厮立刻掏出一叠银票,都是十两面额,整整十张。
伙计忙从先前汉子那里跑过来,满脸堆笑地来收银子。
那汉子面沉如锅底,正要再说什么,坐在他旁边的一名文士打扮的人用手指弹弹桌子,示意他不要再争了。
这汉子只好坐下,却是恶狠狠地瞪了霍柔风一眼。
这时白水仙手里的醒木又是啪的一声,下一段女帝传开讲了。
中年汉子的脸色更难看了,他对同桌的几人道:“这也不是哪家的孩子,你们看和他在一起的,都是些半大孩子,小小年纪就沉迷于茶楼酒肆,可见并非是正经人家的子弟。”
先前阻止他的文士不由得皱皱眉,不过就是小孩子们想听书而已,怎么就要说不是正经人家子弟了?
这时,坐在中年汉子对片的一人低声笑道:“陈兄也不要生气,你平时都在翰林院里,想来不知这小孩是谁吧。”
“是谁?哪家的纨绔?”被称为陈兄的汉子问道。他虽然一身文士打扮,可是长得粗豪,看上去并不像是读书人。
那人笑道:“陈兄可听说过有个永丰号的霍家?这孩子便是霍九,就是万岁钦封的那个霍九。”
先前的文士眉头动了动,问道:“功德殿的那个霍九?”
第一六八章 长史
永济寺时隔五十年,再次打开功德殿,都是因为永丰号的这个霍九。
本朝推崇佛教,但凡是与佛家有关的事,都能传遍大街小巷。也不过两个多月,霍九的名字在京城里便已妇孺皆知。
听说这个小孩便是霍九,在座几人都皱起了眉头,姓陈的那人冷笑道:“难怪这般没有礼数,原来是商户子弟,据说还是没有爹娘管教的,养于长姐之手。”
坐在他旁边的文士眉头皱得更紧,却是再也没有说话。
直到天色傍晚,白水仙才把她会的几段女帝传全都说完,霍柔风意犹未尽,决定回去以后,就督促毕道元继续写故事。
黄显俊和芦瑜则从书院里夫子的戒尺聊到贡院前街的笔墨铺子,又从静安寺门前的白糖糕聊到状元楼的蒸螃蟹。李烨插不上嘴,却听得起劲儿,他自幼长在扬州,对京城的人土风情都很感兴趣。见那女说书终于把一百两银子的书全都讲完了,李烨就问霍柔风:“霍九,你还听吗?要不再来一百两的?”
霍柔风摇头:“等到过些日子吧,这会儿不听了。”
过些日子等到毕道元写完了,这个白水仙学会了,她再过来听,嗯,再听一百两的。
黄显俊提议到他家吃饭,他家新来了一个厨娘,霍柔风又摇头:“我要回家陪姐姐用晚膳。”
众人都知道霍家只有姐弟二人,不像他们都是一大家子,少一个不回来也没什么,于是也没人再多说什么,李烨叫了小二过来结帐。
正在这时,小二领着白水仙走了过来,谢过那一百两的赏钱。
霍柔风叫了一声张亭,张亭从怀里掏了个封红赏给白水仙,白水仙知道这就是点了自己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