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2 / 3)

把话说完,宋申就下意识地打断了她:“没事,没事,九弟,我真的没事,我……实不相瞒,我钦慕大娘子,只是大娘子是神仙般的人物,我不敢有非份之想。”

他终于说出口了,心里忽然就安定下来,原来把话说出来也不是很难,说出来了也就这样了。

霍柔风深深地看着他,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这才一字一句地说道:“宋五哥,我姐还是姑娘家,有些事她不能说出口的,我当弟弟的替她说吧。咱们两家做故交可以,但是做亲家不合适。”

“不合适?为什么?”宋申的脸色渐渐发白。

霍柔风道:“我们家只有我姐和我,我又是个不成器的,我姐舍得我,不想嫁出去,我们家是要让人入赘的。这入赘的人选,说起来高不成低不就,我姐想要找个家世简单,人丁单薄的,最好是孤孤单单一个人的……我们家只有姐姐和我,也不想再给自己找来一大家子亲戚,我这样说,宋五哥可明白了吗?”

宋申脸色苍白得像纸一样,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双井胡同的,他只觉得浑身上下像是被人抽干了一样,他以为凭着他的毅力,霍大娘子终究会感动,反正是要招赘的,他也是长得一表人才了,虽然是庶子,可是宋家和霍家有上一代的交情,无论如何也比别人要强吧。

可是现在他终于明白了,霍家之所以不肯答应这门亲事,主要原因还就是因为他是宋家人,宋家是大户,霍家是不想麻烦吧,不想连带着去养宋家一大家子。

霍家是真有远见吧。

父亲和伯父之所以想让他入赘,就是想通过结亲,能和霍家紧紧相连。

以前还是想让霍家在生意上要照应,可是现在,宋家哪还有资格与霍家做生意,也只能是让霍家养着了。

第一四一章 正当少年

霍大娘子站在凉亭里,背负着双手,一只手里还拿着团扇。

凉亭四周摆了几十盆盛开的秋菊,凉风中夹杂着阵阵菊香,还有淡淡的桂花清甜,如能醒目提神的良药,让人从心底清明起来。

霍大娘子抬起头来,透过凉亭的飞檐看向蔚蓝的天空。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只有几只鸽子掠过,留下一串咕咕的叫声。

“大娘子,宋五公子已经从九爷院子里出来了,这会儿已经走了。”

绿云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霍大娘子缓缓转过身来:“就这样走了?”

绿云道:“失魂落魄的,出门时还被门槛绊了一下,王立家的和他说话,他也像是没有听到一样。”

霍大娘子没有再问,从亭内的石桌上拿起帐本,继续看了起来。

宋申从那天之后,便没有在双井胡同出现,经过永济寺捐款的事后,霍九爷在京城里名声大震,她对那个从七品的官身虽然诸般鄙视,可是霍家也与其他商户不同了,她的身边很快便聚集了一堆新的朋友,这些人大多都是和她一样的商户子弟,家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两个花钱捐来的功名,但是还是比不上她这御赐的官身。

转眼便到了重阳,霍柔风和芦瑜、黄显俊以及扬州李家三房的李烨,约好一起去香山登高看红叶。

芦瑜是山西芦家的长房长孙。四大钱庄之一的金泰祥便是芦家的。芦家长房早在十年前便搬到京城了,金泰祥的总号也由山西太原迁到京城,芦大老爷早年捐了个秀才的功名,几个子女要么是娶了书香门第的媳妇,要么也是嫁进了官宦人家,到了芦瑜这一代,芦家在京城已经站稳脚跟,芦瑜的母亲是宿州知府范广云的亲妹妹,和当朝阁老范进一是同族。

芦瑜比霍柔风大两岁,和黄显俊都在树人书院读书。黄家本是书香门第,可惜后来家道中落,早年黄家的一位姑太太在宫里做宫女,不知怎么的,入了当时还是皇子的福王法眼,福王是先帝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