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他们抓住机会,在秦王恢复之前让小皇帝亲政,再娶他们家的嫡女为后,让赵家在朝堂更进一步,那么赵家的地位几乎就无人可以撼动了。
他们不是没有考虑过皇帝是跟秦王一条心的可能,毕竟秦王之前还只是摄政王,摄政名不正言不顺,是皇帝亲自下旨秦王与皇帝同权,由此才让秦王名正言顺把持朝政。
只是,秦王遇刺昏迷不醒那么大的事情,皇帝别说亲自去探望,就连太医都没派,朝堂之上也没提一句,甚至因此让秦王一派的大臣寒了心也没改主意,秦王一派的大臣们三天两头给皇帝找麻烦,就差连本职工作都交给小皇帝来做了。
由此可见两人之间的关系不说十分恶劣,也定然是不和的,先前那道秦王与皇帝同权的圣旨,是秦王逼着皇帝写下的也不一定。
泼天的富贵就在眼前,赵家人又怎么会因为那点“小财”伤心呢?若不是他们的计划才进行到一半,若不是还没确定秦王彻底死掉,赵家人恨不能张灯结彩庆祝一番。
如今他们只剩下三件事,让秦王死,让小皇帝亲政,让嫡女封后,后面子孙平步青云,家主更进一步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秦王已经半死不活了,那么先做后面两件事也是可以的。
可就在他们作势要让皇帝娶亲亲政的时候,另一位辅政大臣突然拿出一道先帝遗旨,上面说,皇帝亲政只需太傅考证合格,无需其他条件。
而那位辅政此时拿出这道遗旨的原因很简单,原摄政王现与皇帝同权的秦王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若是此时皇帝着急娶亲,岂不是会让皇帝留下不孝不义的名声?
毕竟就算大臣们再怎么知道皇帝和秦王不和,可秦王是皇帝嫡亲的皇叔,还亲自教导皇帝长大,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就冲这两条,皇帝就该把秦王当做父母师长孝顺尊敬。
天地君亲师,自古以来的伦理道德都生长在这五个字之上,皇帝若是真的在秦王生死不明的情况下成亲,就算秦王在民间的名声不好,也足以让皇帝被国民的唾沫星子淹死。
身为皇帝若是有个不孝不义地坏名声,那天下动荡几乎是可以遇见的,尤其是在秦王之前政绩斐然,甚至于先帝在位时边疆战乱也是秦王平定的,现在皇帝如此对秦王,不说朝臣,单说百姓怎么想?会不会被有心人利用谋反?
这个说法说服了绝大多数的朝臣,于是皇帝就越过成亲直接进入亲政的流程。但此时作为皇帝仅剩的嫡亲长辈,秦王还在床上躺着随时可能病亡,亲政仪式也不能大办特办,只好一切从简。
不过因为秦王遇刺之后,何欢就已经开始批阅奏折接触政事,所以这个亲政仪式也就只是个仪式而已,没有人在意。大臣们在意的只是皇帝什么时候正式亲政,好让他们能趁机瓜分掉秦王的权势,趁着皇帝好欺负让家族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