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肃皇贵妃万贞儿,一个年长皇爷十七岁,却宠冠后宫二十余载的奇女子。她薨在成化二十三年春正月,恰好在朱祐樘大婚之前。
朱祐樘漠然道:“父皇节哀。”
皇爷静静望着他:“恭肃皇贵妃出殡……出殡的吉日定了,三月初十。”
朱祐樘心里一沉,太子妃的生辰正是三月初九。
他瞧见皇爷将《孝经》递过来,压在他手上,沉甸甸的。
“你大婚的日期,朕未曾变动。恭肃皇贵妃出殡之期乃……乃钦天监所算,也不可变。只好……委屈……委屈太子妃了。”
朱祐樘低眉颔首,冷冷盯着手上那一本书。黄绢本的孝经,一个“孝”字力重千钧,乌云压顶一般欺在他头顶。
从来如此,从来如此!只要对上皇贵妃,他只有一败涂地的份。皇爷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为了恭肃皇贵妃的出殡之礼,太子妃的生辰只能简简单单的过。
好一个出殡吉日。宽袍大袖之下,朱祐樘的拳头蓦然捏紧了。他的生母纪淑妃出殡之时,皇爷只是瞧了一眼,就与恭肃皇贵妃往西苑游湖去了。一个视若珍宝,一个弃之如履,这就是他的父皇。
他听见自己的声音,格外平静:“儿臣明白。”
皇爷朝他轻轻一点头:“太子妃那……那里,朕另有赏赐。”
“传膳。”
***
在深深宫苑里看晚霞,实在是一种别致的体验。
张羡龄踏出帘子,万道霞光落满她一身,将她身上的白围裙亦染成淡淡的霞红。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明日,该是个好天气呢。
她伸了个懒腰,打发梅香去看小厨房准备好羊肉没有。
不一会儿,梅香领着一众宫人,捧着一大盘羊肉过来。羊肉已经腌渍过了,一节肥一节瘦,齐齐整整串在洗净的木枝上,一叠叠码在一起。
内侍们忙着将铁炉、铁叉、铁丝网摆放好,又抬来一筐红罗炭,用火折子引燃了放在炉里。
小厨房的田公公候在一旁,身后的小徒弟端着孜然、胡椒、茱萸等名贵香料的小罐儿,向太子妃恭恭敬敬道:“娘娘,东西都预备齐了。”
今晚她特意打听了,说小爷同皇爷在文华殿一起用餐,不会回来。张羡龄当即立断,打算吃羊肉串。
如今杯盘肉酒都已摆齐,可以开始愉快的烤羊肉串啦。
一把羊肉串压在铁丝网上,油不时滴在碳火上,刺啦啦响。羊肉渐渐由浅粉变为深棕色,特别腌制的羊油也逐渐缩小焦黄,散出一股奶香。
撒上一把孜然,香不可言,令人食指大动。
眼看羊肉串快烤好了,张羡龄将一把香喷喷油汪汪的羊肉串放在碟子里,洗净了手正打算吃。
忽然有宫人内侍匆匆跑过来通传,说小爷回宫了。
作者有话说:
历史上的张皇后生日是在三月,但具体日子哪一天不可考,这里做了戏剧化处理
另外,关于明孝宗身世的传说众多,本文采用的说法来自成化、弘治年间成书的《明宪宗实录》、《明孝宗实录》、《謇斋琐缀录》、《商文毅书稿》。后两者为亲历大臣说法。
成化十年,阁老彭时问西内皇子,宪宗答曰:“是有一子在西,当俟再打听。”
成化十一年五月,万娘娘具服向皇帝进贺,请迎西内皇子入宫。皇子回宫,养在万娘娘宫中,纪氏却仍居西内。商辂请迎纪氏入宫,奏疏中提及“外间皆谓皇子之母因病另居,久不得见。”纪氏遂回宫,封淑妃,迁居永寿宫,宪宗数次召见,礼数参照贵妃。
六月二十五日,宪宗命司礼监预备淑妃后事。
六月二十八日,皇子母纪氏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