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紧。那是我难得见到的激烈情绪,母亲一直的冷静和淡定在那一刻荡然无存。我和她都明白,所有人最后都要到这里。这是避免不了的。
父亲的坟头被雇的人清理得很干净,花也新鲜。两棵青松已经长得有半人高了,修剪得很大气。墓碑上的照片依然清晰,这么些年过去了,笑容还是停在那一刻。仔细看才能发现,父亲走之前已经露出老态,笑得很浅淡,有深深的肌理陷下去,像皱纹一样,头顶的头发也是花白而稀疏的。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仿佛一直是四十多岁刚到上海时的模样,之后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和我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相差无几。他从不来法国看我,母亲也不来,除了哥哥我几乎感觉不到亲人。但是,我一直记得他那时候穿着法兰绒西装,同料子裤子,腰头打褶,用一条细细黑色鳄鱼皮带。白色维也纳衬衫,灰色丝领带温莎结,加一件手织的白色绒线背心。绅士又简洁,我只记得他穿三个颜色,后来身体有些微胖,更加喜欢黑色和灰色。我和他都错过了好些年,父亲一直活在自己的规则和取舍里,我进不去出不来,多么尴尬,现在想多记忆些与他相关的事情都那么困难。简直印证了那句话:Apersonuknowwellbutnotclosetou。
并不常常来看父亲,清明也没去过。不过心里也总是记挂的,就像母亲只来过一次,但我觉得她比我们谁都更记挂这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