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记忆两人交流过,而沈枝正好需要一个恰当的理由,来表明她会的那些东西,这个教授就很合适。

“这个时代的人真的无私,有纯粹又伟大的爱国精神啊。”姜妤也想起来这个教授,不禁感慨了一句。

“确实。”沈枝赞同念头。

两人心里的想法都不少,但不耽误他们敬佩这样的人。

说到这件事,姜妤将刚才接到的电话提了提。

“张市长说,下个月有京都大学的教授,要过来泸市做技术指导,也许可以把笔记交给他,你要是能在教授面前露一手,那就更好了。”

她让闺蜜改良机器,也是想让闺蜜提前进入一些技术人员的视野,以后上了大学,能更快进入单位,实现沈枝的目标。

否则普通大学生,碰到机械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这个京都大学的教授,属实是意外之喜了。

顶着姜妤“我闺蜜最牛”的眼神,听明白她的期待,沈枝咳嗽了声。

“妤宝呀,你是不是对我太自信了,京都大学欸,我不能保证考上啊。”

“没关系,考上什么大学读哪个。”姜妤说着,不想给她压力,就觉得闺蜜太谦虚了。

能够集齐跳级保送本硕连读,还没有毕业就被纳入国家研究所的人才,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姜妤自豪极了。

这么厉害的闺蜜是她家的,她也好厉害。

被姜妤用骄傲的小眼神看着,沈枝忍不住笑了,捏捏她白皙的脸颊。

姜妤反手去挠沈枝,两人闹成一团。

是丝毫没有富豪小姐的骄矜和沈工的严肃正经了,就两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孩。

工厂招工结束后,路也修好了,工厂没多久开始运作起来,材料一到,机器动了。

搪瓷厂首先完成的,就是姜妤在泸市宴会上接到的那几个老板的订单。

县里本来还想给搪瓷厂找找销路,铺开国营商店和供销社这些地方,给工厂留个位置卖搪瓷品。

这一看工厂刚运作起来,就有一串订单等着交货,还都排到半年后去了,他们也是纷纷对姜妤肃然起劲。

现在的年轻人还真是不简单啊。

郑树原本以为姜妤是从市里工厂那些老板拉来的订单,没想到还是其他老板的,也是对姜妤的人脉有新的认知。

刚回国就有这么多人脉,要是待得久一点,那还得了。

但不管怎么说,搪瓷厂不缺订单这是好事。

领导们高兴,工厂工作的工人更是乐呵。

他们加班赶订单,每天还有三块钱的加班费呢,这都能买两斤肉了。

工厂也好,食堂里的饭菜多好啊,顿顿都能吃到肉。

有节省的人,还将肉留下来,下班后拿回去给孩子吃。

可以说,小河村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都上升了不少,好多人家也舍得买肉吃了。

但这其中,不包括沈家和李家。

不管是沈家大房还是二房,以及李家,当时招工的时候,他们都去了。

他们觉得姜妤说的不会因为沈惠做的事情,牵连到他们,是他们能去工厂当工人。

尤其是这三家还都自信得很,自我感觉他们是沈枝的亲人,和周家的关系比村里其他人亲近得多。

姜妤总会给一个面子,让他们安稳进厂,牛都吹出去了。

村里人当面笑呵呵的应着,转身就是白眼一个接一个。

沈家二房招工那天,还等着沈枝给他们说好话,让姜妤直接给他们安排工作。

不用像其他人一样又要考试,又要面试啥的。

可等着等着,看沈枝那边迟迟没有什么反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