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千也诧异,“陈局?”

童千应该也意外。

老藤下车前低头说了句,“最近的郊区抛尸案……”

老藤的这一句提醒让沈摇和童千都僵住。

“哪里都别去。”随着老藤关门时的最后那声提醒,藤条重新自动生长开来,将刚才的缺口严严实实堵住。

这给沈摇和童千莫名的安全感。

等老藤的脚步声走远,沈摇才回过神来。

童千也已经打开平板上的联络窗口,沈摇转身,小声问道,“老藤自己去没事吗?”

她担心……

童千想了想,应该没有什么更好的答案。

童千如实道,“如果我们跟去,可能会更拖后腿……”

沈摇:“……”

也是。

童千她不清楚,但至少她自己就是拖油瓶一个。

沈摇有自知之明。

漫长的时间,沈摇都没出声。

“一类”,“AF430波段”,“XDF9901”这些专业的术语她一时半刻还不能深入了解。

但关于“郊区抛尸案”的消息,她可以通过手机搜索了解。

她很少搜这类新闻看。

因为大数据的推送,她只要搜一次就会出现很多类似的新闻推送。

但这次不一样。

她想知道更多细节,她需要知道更多细节……

郊区抛尸案,是从去年十二月中下旬开始的。

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进入公众视野。

但现在被梳理之后,之前的案情才渐渐进入公众视线。

沈摇不太敢看照片,遇到照片的时候快速滑过,但还是有些图像进入视野,让沈摇不寒而栗。

其实公众能够看到的资料,已经是经过筛选的。

但即便如此,这些照片做为新闻配图还是会让人心底发凉。

案发地点大都在偏僻道路上,而且大都有破旧的车辆在一旁。

所以警方发布提醒的时候,都是出行务必确认车辆资质,确保安全。

连环案件作案都有相似性。

乘车,郊区,偏僻的地方……

截止目前的有效信息来看,警方虽然掌握了部分线索,但还没有锁定嫌疑人。

又或者说,即便警方已经锁定了特定信息,也没有对外透露具体消息,所以媒体上的新闻还是以案情梳理和提醒市民为主。

其中也不乏博人眼球或危言耸听的自媒体特意引起恐慌博流量。

沈摇刷到有自媒体人按照十二月中旬下旬开始的时间排过序,分析了在警方加大力度巡逻、调查和介入之前,十二月的两起案件相隔的时间周期大约是七天。

但自从警方采取措施以来,凶手虽然还在继续作案,但作案的时间从七天到了十天,十二天,一直到现在都风平浪静……

也就是说,作案时间的间隔越来越长。

沈摇咬唇,脑海中迅速思考着。

抛开感性,但从理性上分析,会发生这种情况,从主观上来说,要么是作案人员的动机减弱,要么是对方的行为能力减弱;

而从客观上来说,是阻力的增加,不可控因素的增加,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

警方已经采取的措施,或者说没有被公众看到的措施,对作案人员来说就是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阻力增加,不可控因素增加。

如果对方是怪物,那很有可能,特移局已经介入了……

那特移局能介入的部分,就是特殊调查科和重案科两个部分。

沈摇的思绪好像在一点点通透。

特移局的工作大致分为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