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相信写信人是真的在向她求助,但该如何找到求助者?

没有署名,也没有留下寄信地址,对方除了呼救似乎什么都没说。

但是,求助者也不是没有留下任何信息,她还是能看出一些问题的。

首先看信封。

信封上歪歪斜斜的小学生字迹,说明求救之人年纪可能不大或者文化水平不高,又或者本人有困难找人代写。

求助者虽然知道素飞音是谁,但明显对她并不了解。

收件人地址写的是“京市中华政法大学”,很笼统,缺乏具体区、街道名称,也没有写她的系别。甚至邮政编码也是京市总编码,并不详细。这样笼统的写法要是前些年,邮政直接打回重写,都不会投递。

冒着大概率投递失败的风险,向一个不知道具体在哪儿的陌生人求助。刘雪颜觉得事情荒谬正常人干不出来,但若求助者真的遇到难题,他选择效率低下结果不确定的求助方式,不正说明了对方走投无路,甚至这可能是对方绝望中孤注一掷最后一搏。

看“信纸”。其实准确来说,不能算是信纸,而是一张很大的质地坚韧的纸巾。这张纸巾还被多重折叠过,有明显的折痕。

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人用纸巾写信,随便找一张纸是很容易的事。这种情况发生说明求助者很可能落到一个不能随便写信,没有纸笔,无法与外界保持电子通讯的境地。

求助者的状况可能不太好,素飞音判断。

当然,素飞音也没有彻底排除另一种可能性。

刘雪颜说这是个恶作剧,可能是谁开了糟糕的玩笑,是人无聊时搞出的闹剧。

素飞音倒是盼着谁跳出来为此负责,越是观察思考,素飞音就越觉得求助者的处境危险。而她能做的却太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