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1 / 2)

重量虽偶有差入,但也不该悬出这么多,况且只有轻的,没有重的。

段严玉凝眉,他又看向谢缓,问道:“有人在钱币中造假?”

谢缓点头,又将身上那袋从当铺里换得的钱上了秤,亲自挑了铜砝码细细称过,正重六斤四两,不多不少。

段严玉看他动作,又问:“你这钱又是从哪儿来的?”

谢缓冲他笑:“您再猜猜?”

段严玉看他模样,也不知道想到什么,抬手挥退了下人和管。

末了,他才问道:“和段竑有关?”

谢缓佯装惊,敷衍地瞪了瞪眼,“王爷怎么知道的?”

段严玉瞪他,“你说请到了东风,本王如今只等扳倒信王的东风,你既如此说,那想来与他有关。”

谢缓看他两眼,又点着头说道:“这铜钱就是从信王的当铺里换来的。”

“当铺?”段严玉微惊,诧异道,“他一个朝廷亲王,作何经营当铺?”

谢缓微耸肩,“这在下如何能知,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不过这事是我从花楼里打听来的,竟连王爷也不知?”

言下之意,怎连对手私下有些什么产业都不清楚。

段严玉挺了挺脊背,有些尴尬地移开视线,“本王昔年镇守雁地,也是去年才回的鄢都,这些我如何能知。”

他很快就心虚地移开话题,“可你怎想到此事与他有关,还去换了一贯钱?”

谢缓没再卖关子,解释道:“机缘巧合得知了劣币,又机缘巧合知道了如何区分真伪。这几日走街串巷换得不少铜钱,其中劣币之量庞多。我细细看过,这些劣等钱币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段严玉赶紧问:“是何?”

谢缓:“都是近两年的新币。”

“大祁共有三个铸钱局。上邶鄢都的京府宝林局,东濮渊城的昌泰宝隆局、白庸陶郡的大通宝和局。其中前二局是许多年的老铸钱局了,只有大通宝和局新开不到两年。”

他说到这儿又笑了笑才继续,“宝和局地处白庸,那是信王的封地。而另两局都属户部管,只有新开的宝和局归属工部。工部尚书崔玉成也是白庸人士,听说他在地方为官十几载,是受了信王提拔才做了京官。”

“都说无巧不成书,可惜谢某从不信巧合。”

第22章 第22章 喂马刷马

“都说腰缠万贯,铜钱虽小,但积少成多也是一笔大数。”

谢缓又如此说道。

其实历来铜钱掺劣料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铅锡有毒,以此充好,长久以往只怕百姓染毒体弱。

段严玉接下此事,次日就派了慈小冰外出调查,又请了铸钱局的老手,果然查出一大批恶钱。

此事于朝堂上揭开,立时掀起轩然大浪。

次日,工部尚书被问责,停职查办。

蓝吖生

皇帝下令,又派出锦衣卫指挥同知调查此事。恶钱泛滥,京中百姓一时也惶惶起来,街巷里皆是议论此事的。

闭门养病的段竑也坐不住了,他似生怕离京往白庸而去的指挥同知查出些什么,立刻上了折子,先是告了一番罪,说事发在他的封地,全是他管理不当,后又说陶郡缺失主事之人,他也要回去纠办。

皇帝面上很是惋惜一阵,又说要信皇叔保重身体,装了几句样子后就批了折子,允他返回白庸。

至此,滞留于京的信王回了封地。

第二天,谢缓心情颇好地找上了段严玉,“王爷,在下为您这事儿可是殚精竭虑,可怜我身无长物,连唯一的配饰也舍了出去,您不该补偿一二吗?”

依两人最初的约定,谢缓若施策将段竑送回封地,那以后的服饰都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