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3)

时间那样全身心投入的去学习了。

那时她的父亲虽已十分显赫,但仍在中部大省任职,他们全家还没有举家迁京。在那里,考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真的像歌里说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妹妹弟弟比她运气可好多了,上中学就来了北京,这里考大学分数之低让赵晴这种苦水里泡出来的孩子直冒酸。可偏偏老天总难如人意,妹妹压根不想上大学,弟弟赵子恢念书三心二意,每每画画多过写作业,唱歌多过背单词,人又极其多情善感,用妹妹赵雨的话说就是“一个艺术家胚子”。二人看来是都不打算好好利用这有利资源了。

当年高考结束后,苏瑜如愿以偿以理科生的身份去了复旦学新闻,胡大华秉承家训,进了北大医学院。王杰和她进了清华,不过她在计算机系,王杰则学了物理。许临风当时在高中时成绩最好,却不知为什么高考发挥失常,好好的状元苗子最后只上了一所二流大学,虽然也是重点,211工程之类的,但比起其他四人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赵晴当日曾清楚听他说过自己的理想是清华计算机系,现在自己占了他的理想,不知道这是不是他自毕业后便不愿见自己的原因?她记得当时在学校看到一个满面沧桑的老人陪着许临风报考志愿,后来听说那是他的父亲,不过她却是在录取通知书下来后才得知许临风最后更改了志愿的。后来事实证明他的更改是正确的,他的分数并没有达到清华提档线,可在他所报的大学里却可以学一个几乎不用怎么交学费,同时国家还有补贴的专业,这在农村人口居多,人民收入较低的本省是非常抢手的。

尽管如此,赵晴却觉得她看得到许临风那一贯意气风发后所掩藏的落寞,同时也对自己最近大大的出了风头感到尴尬和不安――市内各家媒体都在争相报道:赵市长千金摘取理科状元桂冠,一代才女横空出世。一时沸沸扬扬,大家对她异常关注,连她小学评了几次三好学生都替她数了出来。对此结果赵晴深感无奈,她不是天才,三年前分数不够,险些要交赞助费才能进入M中这所省重点高中,(结果当然没交,她老爹是市长,市长千金来这里读书校长求之不得,怎么会刁难)。她后来的成绩都是付出了艰辛努力的,不过这些似乎没人在意。

那段时间也正逢全市召开各大国企安全生产交流会,还有上级领导来作为能源基地的本市视察,市里热闹空前。不过在此期间高招的热度也还是不容小觑,尤其是家里有孩子读书的,大家闲谈的时候总能提到几句。每当说到高考,就不能不说到M中,不能不说到17岁的市理科状元赵晴,说到赵晴,则不免会了解到她的市长父亲。赵大伟市长上任之后,市里GDP年年比上年增长多个百分点,全市人均收入赶超省会,达到全省第一,并创安全事故历史新低,可谓业绩显赫。这时女儿得了状元,赵市长更是春风满面,然而每当有人一脸艳羡的夸他教导有方,他总是笑答:“哪里哪里,我和爱人平时工作都忙,哪有时间管教,所幸小女在学习方面到还自觉。”众人一想,也有道理,更是羡慕不已。

半年后,赵大伟升任能源部副部长举家迁京,为了父亲的工作和还在读中学的弟弟妹妹,母亲叶慧如也只得放下如日中天的事业随丈夫调离。全家都搬来北京后最大的好处,就是让赵晴不用像其他外地同学一样只有寒暑假才能与家人团聚了,但与此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同旧时好友见面的机会,尤其是他,毕业三年,阴差阳错,竟然一面都没再见。想到这里,赵晴心中一酸,正想起身关了电脑去洗漱,电话却响了起来。

“喂”

“赵晴,那个,我看了”

调整了一下心情,赵晴笑道:“怎么回事,你魅力不减当年呀!”

“别笑话我了,帮个忙吧,请你把她们俩的留言都给删了,我不是管理员,没有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