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不成我现在克夫的名声,就好听了?"二娘反驳道,"我的名声已然不怎么好了,就是再小心翼翼的,又能怎的?"

她转头跟五郎说:"五哥,请你跟三妹夫说一声,我想亲自见一见苗大人。"

只有亲自见过面了,她才知道,这个人到底合不合适。

刘氏到底没舍得呵斥女儿这出格的想法:江大郎的事,女儿已经受尽了委屈,如今说亲,是怎么慎重也不为过的。叫女儿自己看一看也好,毕竟是女儿自己的夫婿。

都是上过战场的,崔如松受了重伤,苗山受的伤也不轻,至少也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养好。

所以对于上司把自己的姨姐说给自己这件事,即使苗山表示出极大的诚意和重视,他和二娘的会面也只能等他的伤好了,能出门了才行。

苗山早就知道自己的老大娶的小娘子是沈家三娘,沈家女是出了名的好颜色,沈家三房,哪怕是条件最弱的三房,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富户。

娶沈二娘,他是做梦都不敢做这么大的梦。

他很清楚,他就是个有个瞎眼睛老娘的刀口舔血的武官。外头叫他苗大人,叫着好听,可他家底薄,如今的家底全靠他不要命的跟着老大拼杀。好一些的小娘子,根本瞧不上他的。要不是江大郎作死,沈二娘倒霉,他是根本娶不到沈家女的。

所以,沈二娘提出见面,他并不觉得她不守规矩。

他要升官,尚且需要拿战功去换,他想娶沈二娘,没有一点能叫沈二娘看得上眼的,叫她满意的,人家凭甚要嫁给他?

他想的很清楚,就当做是军营里每年一次的考校好啦,总要叫人家看看,他是不是达标了才行。

第83章

且说许氏那日许诺了要做点心请元娘吃。她倒也不是随口一说,等到三朝回门过后,五郎的铺子重新开了门,她也空闲了下来,就约了霜降去买食材,预备做花糕。

花糕这样的东西,是蜀州的百姓们常做的。按着季节和节气,有甚样的花,就可以去采了来,或是洗净了和到面团里去,或是加了糖熬了酱来做点心馅儿,都是常用的做法。

时下正是九月中旬,夏天的余韵还没过去,秋天的气息却已经缓缓逼近了。

这时候做菊花糕,那是最应景的了。

要做菊花糕,选用的也并不是甚么名贵的品种,选用最常见的□□就好。

这样的□□,路上总有老妇或是年青的娘子,提着篮子叫卖。一捆卖二十个大钱。娇嫩的花瓣儿还带着露珠,越是新鲜的越是能卖上价钱。

之所以要带了霜降去,原因有两个,一个呢,是许氏原本的家是不在西市这头的,有许多路,她并不熟悉。二呢,则是她到底是新妇,有些沈家的相熟人家她并不认得,就怕和相熟的人家碰了面,她都不知道,白白的叫人说她没礼数,给娘家婆家丢脸。

霜降三月里接了一幅麻姑拜寿图,是等人高的,绣得要栩栩如生,这自然很费功夫,倒得如今九月里了,也才不过绣了三分之一。

她绣花也并不是只常常坐在房里赶工,她的阿奶做过绣娘,她自己前世也是,自然知道,这样对眼睛和颈椎并不好,所以总是要时不时地歇一歇。

五郎娶了许氏,觉得娘子哪儿都好,就是太过温柔,只怕她性子软,面皮薄,容易受委屈,特特地瞒着许氏来托付了霜降,请妹妹多帮他照顾着许氏。

有句话说得好,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苏氏夫妻心疼孩子,尤其更心疼幼女,有时霜降的话,苏氏夫妻更愿意听。

他端的是怕许氏才嫁进来,甚都不熟悉,要是有甚事做的不妥当了,有妹妹在,也好帮着圆一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