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络子,来帮四娘。四娘手再笨,在两个姐姐帮助下也打好了一个。
苏氏见了就点头,不愧是她的女儿,既聪明,还懂孝悌。便放心的回去织绸。
大苏氏全无插手的意思,她笑呵呵的看着二娘三娘帮四娘。四娘会了,二娘三娘方才坐回来,姊妹三个学下一个络子打法。
学女红最简单是从打络子开始,然后学劈线穿针,学着在绣绷子上头绣简单的花鸟虫鱼,而后才能学着做荷包,在荷包上面绣花。
大苏氏学的是经典的蜀绣,擅长花鸟虫鱼,山川草木。蜀绣明丽但又不能失去意境,因此还得学画,好的绣娘都有一手好画技,才能描出好的花样子。
不过三个小娘子都还小,也就二娘能勉强执笔画画,大苏氏就把教画这门课程往后推一年,等小娘子们手上有力气能执笔画画了再说也不迟。
二娘四娘到底还小,大苏氏说做一个时辰就许她们去玩儿一刻钟,一个时辰一过她们就坐不住了,只有霜降还老老实实坐在凳子上打络子。
二娘见她不去玩儿,也回来跟着她一起巩固阿奶教导的东西,四娘本玩心还重,但眼见二姐三姐都不动,她也老老实实坐回来。
大苏氏笑道:"不急在这一刻,要玩就去罢。"
第4章
霜降摇头道:"我想着早些学完络子,好学刺绣,待阿姐成亲时,给她绣荷包哩。"绣荷包不过是托词,她空有一身本领,却没有施展出来的由头一个五岁的小娘子,若没人教授,哪里来的一手好绣技呢?长姐元娘能靠织绸赚些私房,她也想凭着刺绣攒下些钱来。不说置办产业,手里有钱心里也踏实。
大苏氏笑道:"元娘成家到还有两三年呢,保管你们三个都躲不掉,都得绣荷包与她。如今着什么急呢?你们年纪小不知道,咱们做绣娘的,一双眼睛要得紧呢。三娘去把阿奶的柜子打开,里头有包白糖糕,你们三个分着吃了。"
霜降说了声"是",就去大苏氏床头那桃木的柜子里拿出一包白糖糕来。大苏氏手里宽裕,又十足的疼爱孙子孙女们,这个柜子里时时放着点心与他们吃。今日五郎不在,沈二郎备了四色礼,带他去□□匠那头拜师,本来六郎也该在的,这孩子前日里玩了水得了风寒,如今也没好,教三婶娘周氏拘在家里已经有三日了,四娘还笑呢,说早上她娘送她过来,她六弟还眼巴巴望着呢。
一包白糖糕有十二块。霜降先奉给阿奶一块,又拿了小碟子装了四块送去东厢房给苏氏和元娘吃,回来时等二娘做姐姐的先拿了一块,自己才拿一块吃。四娘一见她拿了一块吃,早坐不住也拿一块。
大苏氏心里暗暗点头。二娘虽说是姐姐,但到底三娘才是主人家,等妹妹让了才拿一块吃,倒也知道礼数,三娘是一点也挑不出错儿来,就是略显毛躁的四娘,也知道长幼有序的道理。她们沈家的小娘子,果都是好的。
大苏氏岁数大了,牙口不好,甜食并不多吃,只吃了一块就不再吃了,二娘三娘四娘一人吃了两块,盘子里还余一块,两个姐姐都让给了最小的四娘吃,四娘也不客气,啊呜一就咬掉一半。
二娘秀秀气气的拿了帕子给四娘擦嘴角,霜降则把桌子收拾了,姊妹三个继续跟着阿奶学打络子。
苏氏往外头望了一眼,眼见得还有半个时辰到午时,就停了织机,去厨下做饭。今日大嫂子刘氏送了糍粑来,她与元娘说定,下午元娘自在家里织绸,她煮了糯米饭去打糍粑。宁远府的风俗,中秋谁家桌上都少不了一盘子油炸糍粑。这中秋节礼还没备好,她得打了糍粑好送节礼才是。
元娘也停了织机来给母亲打下手。中午刘氏既然送了鱼又送了肉来,苏氏想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