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吃糖水蛋的时候,桃花也把霜降和苏氏的早食端来了。

苏氏作为当家主妇,不能在这里长久的陪着女儿,外头的宾客都得去招待。于是吃完早食就匆匆离开。

元娘此时还没盖上盖头,还能坐在凳子上头。其他姐妹们也陆陆续续的进来了,姊妹们说着话聊着天也不觉得时间长。只听得外头一阵鞭炮声,是送嫁妆的队伍出门了。

梨花赶紧取来那块龙凤呈祥的盖头给元娘盖上,把她扶到床边坐下。

送嫁妆开始之后,会有其他的女客们进来说话。这些女客比起元娘的表姐妹堂姐妹来说,可能甚至都没见过几次,沈二郎的朋友旧识,三郎的朋友,朱氏娘家亲眷,苏氏的手帕交们,还有桂花巷子里的街坊领居们。

至于五郎,既还小没有娶妻,又还在学手艺不能独当一面,他的朋友和妻家亲眷自然是没有的。但到了霜降结亲的时候,一定就会来更多的人。

元娘要保持新嫁娘的矜持,所以她只需要盖着盖头一言不发的坐着就行。

霜降和二娘四娘三个,作为嫡亲一家子的姐妹,那就是闺房内陪客的主要人物。到了听到鞭炮第二次响,大姐夫罗云来接亲时,霜降都松了一口气,她和二娘四娘对视一眼,感觉彼此的脸都要笑僵了。

第23章

鞭炮声响起。一身大红喜袍,带着礼冠的罗云喜笑颜开的带着迎亲队伍站在沈家小院门口。

俗话说得好,人间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或许罗云这辈子都见不到其他三大喜事。但今日确确实实是他迎娶新妇的日子。本就高挑清瘦的他今日愈加显得神采飞扬。

堵门的是王氏,小刘氏和朱氏三位嫂嫂。她们站在门口,朱氏虽然只是三郎媳妇,但她是元娘的亲嫂子,所以她是三人当中的主持者。

她笑意盈盈地道:"时辰尚且不到呢,新婿切莫着急才是呀。"

小刘氏会意的上前一步,站在大门一侧。王氏慢了一步,但很快反应回来,三个妇人牢牢堵住门口,不让新婿罗云和两位傧相进门。

罗云当然知道规矩,这是要开门钱。他左侧的傧相,他的好友曹华立刻十分上道的从怀里摸出一把红纸包着的铜钱,脸上堆着笑塞到朱氏三人手里。罗云拱手笑道:"嫂嫂们通融通融?"

小刘氏接话道:"哎哟哟,这可不行,咱们家元娘子,却还没妆扮好呢。"

罗云立时就给了曹华一个眼神,曹华又掏出一把红包分给几人。

朱氏三人一会子新妇没妆扮好,一会子口渴想茶吃,一会子天凉不想动弹。只把罗云三人怀里的红包掏了一茬又一茬,好话说了一摞又一摞。

朱氏眼看时候差不多了,这才让开门让罗云三人进去。

沈家毕竟不是甚么朱门绣户,不过一会儿功夫,罗云三人就到了元娘闺房门口。

这时霜降和二娘四娘站出来了。本来,若是按规矩,新婿当做催妆诗。但是市井里,能认得字就算不错了,哪里还能作甚么诗?所以市井人民们就把这一项略改了改,那就叫做催妆。

新妇姊妹出来说新妇尚在梳妆,新婿则必须夸奖新妇有多么美丽,多么蕙质兰心,不需要繁杂的上妆,直到夸奖得这群姨姐姨妹们满意了,才能把新妇迎出来。

罗云早就知道有这个规矩,他怕自己一时忘记了,在两个傧相袖子内侧打好了小抄。

他足足夸了一盏茶时间,霜降姊妹几个才松口,让开门口。梨花作为陪嫁丫鬟,把元娘扶起来。早就在里面等着的三郎把大姐背起来,出了门。

花轿里,坐着板板正正履行自己压轿责任的五郎一听见鞭炮第三次放,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