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韩将军眼里,更看重的还是崔如松。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崔如松稳重,而左校尉的打法太过猛进,颇有些不要命的冲劲,战果倒是很好,但伤亡也多。崔如松稳扎稳打,虽然有时拿下敌人时间会用的比左校尉久一点,但崔如松手下的兵士们的伤亡率一直都是全营最低的。
韩将军多次要左校尉跟崔如松好好学一学。西山营要战果,也要尽力保证更多兵士们的安全。可左校尉急性子,他总是脑子觉得明白了,下回要稳扎稳打一点儿,可一旦到了战场上,就想速战速决。他这毛病不改了,即使韩将军也很喜欢他,但不是没人可以领兵的时候,韩将军也不太敢派他出去出任务。实在是当年刘将军和老国公的教诲言犹在耳:"为将者,手里捏着数万人的性命,每一条性命都非常珍贵。"
他自己也很痛苦这个毛病,也时常提了东西去像崔如松请教。
韩将军叫他两个一路,除了混功劳,也有叫左校尉跟着崔如松多取取经的意思。
左校尉勇猛有余,谋略不足,但韩将军想,只要把谋略补上去了,他手上又是一员大将!
崔如松深知,他们做武官的,将领的一个命令不对,手下就会有许多条性命为此付出代价。他也并没有甚么觉得教会了左双鸣这个徒弟,就饿死师父的道理。大家都好,那才是真的好。如果西山营将领内斗,也不需要西越了,最多二十年,西山营就再也护不住蜀州百姓了。
他不藏私的教,左双鸣也很感激他,连口中喊的崔统制都渐渐换成了师父。
韩将军很高兴地把这个师徒名分给敲定了。他盼着西山营越来越好。
走了二十天,到了京都,圣人召见了他们,年逾五十的圣人,亲眼看见了孙儿孙女的棺椁,好像一下子就老了十岁。
九皇子是丽妃之子,丽妃一向得宠,他也对这个孩子颇多宠爱,可是他千不该万不该谋反。九皇子聪慧,可没有容人之量,太子一向稳重能干,又是皇后所出,圣人从没想过废太子这件事。他想着,等几年,给九皇子封一个好封地,也算全了一番父子情谊。可他竟然谋反!念着父子情谊,他并没有对他的妻儿如何,甚至还给了他长子一个侯爵。
可谁知道,到底是亲父子,戾侯仍旧谋反,如今,丽妃这一脉,是一个子孙也不剩下了。
丽妃年过四十,在这个七十就算老寿星的年代,她已经不年轻了,但她眼睁睁的看着儿子孙子孙女,都没了。哀莫大于心死,戾侯起兵造反那一日,丽妃老泪纵横,哭够了,就打发走宫人,割腕自尽。
都说天家无父子,可圣人老了,越是岁数大了,越是容易回忆过去。可当年那个伏在他膝头孺慕地看着他的孩子,早已灰飞烟灭了。
圣人浑浊的眼睛里都是惆怅,可一睁眼,他又是那个圣明的君主。
"好,大家都有赏赐!崔如松?朕记得你!前些年西越进犯,你也立了大功,当时你们刘将军本来是给你请封的从六品,朕看你年岁还小,怕你骄傲起来,就压了一压,如今你果然不辜负朕同刘爱卿的期望!好!"圣人满意的拍了拍崔如松的肩膀,"既这回也立了功,朕就把原先压了你的品级也补上去,就升你做五品罢!可不要骄傲自满啊!朕还盼着你们这些良将镇守边境,保我大祁岁岁常安呢!"
崔如松大喜过望,跪下磕了一个头:"微臣谢主隆恩!请圣人放心,微臣一定竭尽全力,护卫蜀州边境长泰久安!"
左双鸣也升了一品,是为从六品统制,刚好接他师父崔如松的位子。
这拜师是口头拜了,不过,时下讲究天地君亲师。师父地位很重要,他是第一回 拜师,崔如松也是第一回收徒,两个决定回去也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