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三嫂腼腆些,二嫂就先开口:"妹妹忙甚呢?"

凤仙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原先做了些针线换了些银钱,零零碎碎攒了小半盒子,如今也不知道有多少,索性点一点。"

杨二郎杨三郎去后,他们的遗孀反倒比之前丈夫还在时感情好了很多,或许因为都是寡妇,同病相怜,也或许是因为没有了上头这座大山,两位妇人有些自己都没察觉到的松快。

哪怕有婆母帮衬,但一个妇人带两三个孩子,还是有些吃力的,凤仙玉仙经常帮忙,搭个手或者是帮忙带孩子。

虽然杨家二嫂三嫂嘴上不说,心里都记着她两个的这份情。

如今大姑子要出嫁,她两个商量好了,还是要私下里给大姑子塞一点傍身的银钱才是。

她们丈夫的抚恤金是她们自己捏着的,杨胜当家时为了儿媳妇们不改嫁,许下了承诺,只要她们一日是杨家寡妇,一日不改嫁,她们丈夫的抚恤金,就都是她们自己管着。

后来家里是杨大郎当家,大伯哥更不可能去贪图两个弟媳手里弟弟们拿命换来的抚恤金了。

只有杨大嫂颇有些微词。她觉得,既然有抚恤金,除了那一笔死去之后给的钱,杨二嫂杨三嫂每个月还能领到死去的丈夫月钱一半的银钱,当然,只有银钱,没有禄米。死去的人当然不能和活着的人一样的待遇。杨家二郎和三郎死前都是什长,每月有一两半银子的月钱,如今他们的遗孀,每月能领七百五十钱。

杨大嫂觉得,那笔抚恤金不要,也就算了,两个弟弟的孩子大了总要嫁娶,怎么也叫她一声大伯母,她也拉不下脸去要这笔钱。

可是既在家里吃住,怎么每个月一文钱都不往上面交?公爹是被一撸到底了,自然没有银钱可拿的,可再过分,到底也是公爹,养公爹婆母,养未嫁的小姑,杨大嫂自认是该的,她一句话也不说。

可是总不能一家子吃喝都指望她夫郎吧?她夫郎如今是个百夫长,一个月就四两银子,五斗米的俸禄。有时候出去出任务能多一些,可杨大郎本事平平,出任务的时候一个月最多也就拿到十两银子赏钱,有时候一个月干脆就没有,只靠着死月钱吃饭。

家里孩子也多,猫生的猫疼,狗养的狗爱。

她自然也心疼她的二子一女。若是继续这样,开支都是她们一房出,她要甚个时候才能攒够两个儿子的聘礼和女儿的嫁妆钱?

她明里暗里提过多次,叫杨家二嫂三嫂把每个月领的钱交出来日常花用。

但她有小心思,杨家两个嫂子自然也有。

她们没了丈夫,孩子又还小,那笔抚恤金,给丈夫办完丧事,手里也就还剩下二十几两。

杨家二嫂有三个孩子,杨家三嫂有两个。她们没有自己赚钱的手艺,只能指望攒下这些钱,日后好给儿子聘妇,给女儿陪嫁。

再者说了,杨胜和杨大郎都承诺过会替死去的杨二郎和杨三郎养妻儿。

她两个就明里暗里的都装着听不懂大嫂的话。虽然她们不出钱,可是家里该干的活儿她们都抢着干,也算是略微弥补一下罢了。但杨大嫂心里气不顺,也总是暗地里阴阳怪气的,或者是一天到晚的给杨二嫂三嫂安排活计。

凤仙和玉仙明白大嫂子同二位嫂子不对付,就是为了一个钱字。好像谁都有道理,都是为了孩子,这事儿她们两个也插不上嘴她们自己也都是靠着大哥的月钱养着呢。怎么好端碗吃饭,放碗骂人呢?

所以只好装傻,但帮着嫂子们做活儿,带孩子。

杨二嫂掏出一个蓝布荷包,没有一点儿花纹,她有些局促的说:"大妹要出嫁了,若是你哥哥们还在,自然不会只拿这么一点子给你添妆。可是,如今我们两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