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1 / 2)

祁北南从包袱里摸出个长匣子,里头赫然躺着四支红烛。

“哪里来的?”

烛的价比油灯贵得多,寻常人家照明燃的都是油灯,不舍得买烛来用。

萧家用的都是油灯。

“我拿攒的钱买的。用这红烛照明,红红火火。”

萧元宝道:“卖烛的商贩说先前便有考生买了他们家的红烛照明,立就考上了秀才。”

逢考年,县城上便会冒出一批考生用买过的东西,统一的话术说的都是谁谁在此处吃了甚么,高中上了榜。

谁谁谁又在此处买了甚么,用过后头脑清明,蟾宫折桂……

每回都以此为噱头,想教自己的东西好卖。

偏生就有不少人去吃买,心头图一个吉利。

平时不见得下功夫读书,这朝与临时抱佛脚有甚么区别。

祁北南虽是秉持如此的态度,不过他还是没拂萧元宝的好意,小心将匣子合上。

“这般东西燃了就没了,算起来怪是贵。”

“下回考试的时候再买。”

言罢,萧元宝又道:“我还准备了些吃食,烙了六张梅菜肉饼,卤切了些猪头肉,一只兔腿。二姐儿跟旅店的灶房打过招呼了,你拿去放灶上,会给你热一热。”

祁北南去城里的客栈是方二姐儿给寻的,她在城里几年,有了些门路。

“有没有拿糟辣菜?我带一罐子能下粥就馒头吃。”

萧元宝一拍脑袋:“对对对,我都给封装好了,不说我又给忘在外头,我去拿。”

祁北南眉心微动,本还嫌收拾的东西太多了,怎自己还越问越发的多起来。

他跟去萧元宝身后,想着罐子菜容易磕碰坏,一会儿干脆放在书箱里拎着好了。

萧护今儿也没出门去,待着祁北南收拾的差不多了。

他取了两吊铜子儿给祁北南:“买两支好些用的笔。”

“笔墨都有,是我用惯了的,用不着买新的。”

开了年春耕,萧护和田恳都忙着,且还要□□种,用钱的地方不少,祁北南哪里肯要萧护的钱。

“没多少,你便拿着。我也不懂考场上的事情,嘱咐不来甚么,只说去城里住这几日,吃用好,别节省。”

萧护硬是把钱塞了祁北南:“我下地去了。”

祁北南知道萧护的心意,也便没再去来回推拒,将铜子放到了自屋里去。

他带了一角银子和些铜子儿在身上,银钱带多了反倒是不便。

下午些时候,萧元宝送祁北南到村口上,人带着一大包袱和一个书箱去了城里。

萧元宝瞅着牛车跑不见了,搓了搓手,半晌才心忧忧的踩着稀泥家去。

他到底也是担心祁北南考不过。

先时赵三哥哥一举考做童生,里正高兴坏了,拉着哥哥与些乡绅族老介绍,那会儿倒是长脸。

可若没考上,到时候村里人就又该嘀嘀咕咕了。

唉~

萧元宝在心头叹了口气,倒是教自个儿比下场的心头还乱些。

这厢祁北南到了县城,才落过雨,县里四处都湿糟糟的。

他未曾在外头闲逛,直奔了提前定下的客栈。

童考,不少地方村舍上的儿郎也都提前来了县里。

他到客栈的时候,里头已然热闹了,堂子间有书生围坐在一处说谈。

许是村上结伴前来的,住在一块儿相互还有个照应。

往年无考时,这月份的客栈都冷冷清清的。

这朝逢考,倒是教城里许多行当的生意都起来了些。

祁北南在柜台前拿了号牌,有个高个子的伙计得听了他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