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2 / 2)

扫除的时候死活都不肯承认自己想要考清华,现在已经能够轻描淡写地对我一笔带过。

余淮盯着窗口不远处的那棵树,半晌才收回目光,笑笑说:“想那么远没必要,反正先这样打算着吧。怎么忽然问起这个了?”

我摇头,朝他不好意思地笑,捏紧了手中的分班志愿表。

他看了一眼,动动嘴唇,却什么都没说。他曾经说过不要我学文,可我忘了问他为什么,就急着答应了。

现在想问,又问不出口。

这个曾经对我说“说真的,别学文”的少年,真的站在关乎我未来命运的十字路口上,却不敢再轻易地说出不负责任的怂恿和挽留。

我记得中考那年,我们班的万年第一名在纠结了整整两个月“我这种边缘水平万一失手没考上振华可怎么办”之后,终于在中考前一个月,下定决心签下了师大附中的加分录取协议。

第一志愿报考师大附中,考砸了也会有二十分的额外加分保驾护航。

在那之后,她彻底放松下来。卸去了考振华的压力,人生中没有了不确定性,她整个人都神采奕奕起来。

中考的时候,因为心态放松,自信上场,她考出了一个以前模拟考试的时候从来没有过的高分,超出了那年振华统招录取分数线整整五分。

要知道,她以前的努力目标还仅仅是振华自费呢。

师大附中高中部也是所好学校,但跟教育界寡头振华中学还是没办法相比的。师大附中高中部招生组开心了,可万年第一用这种方式与心心念念三年的振华告别了。

她在家里哭了整整一个星期,连同学聚会都没有参加。

万年第一签师大附中的合约是为了保底,属于对报志愿和录取政策研究之后的稳妥选择,防止自己失手之后不光上不了振华,连其他重点高中也失之交臂。现在她得到了那个保底的结果。

纵使得偿所愿,到底意难平。

拥有99%可能性的人,从不犹豫,比如余淮,比如沈灿

拥有1%可能性的人,也从不遗憾,比如我们初中毕业班的大部分人。

最难过的就是夹在中间的人,比如万年第一,比如我。

本该放在自手中的,我们却交给了翻云覆雨的命运之手,还假装这  都是自己选择的,甘之如饴。

从兴趣的角度看,学文科对我这种都不知道未来想要干嘛的人来说,算不上损失。从能力的角度,对我来说,背年代大事总比配平方程式简单。所以最终该选啥,没什么好犹豫的。

是啊,没什么好犹豫的。

我看着身边那个被窗帘罩在其中的男孩的侧脸,还有窗帘外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那一张张在我被球砸出一脸血的时间,围在身边的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