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还要牵头组建两个科研项目组,真能忙得过来?

哪怕带过鹿悠悠的老师也忍不住质疑。

虽然孝文育咅阝没有明文规定每个院系能开展几个项目、各个项目的经费能申请多少,但总归有个内部平衡。

除非是国家倾斜的重点领域,人多了也不怕蛋糕不够分。

鹿悠悠现在是学校的“红人”,又在上头挂了号,她的项目很眼见要啃下大笔资源,其它人的自然会觉得自己的份额被挤占了。

年轻的老师还好,有些老教授就看不顺眼了。

碍于曾经诬陷鹿悠悠学术造假那位下场凄惨,动手脚的倒是没有,但主动提供帮助的也没有。

大多数人冷眼旁观,孔凡生是第一个主动上门申请加入的。

即便是加入自己曾经的学生主持的项目,也未见他有任何尴尬难堪之处。

孔凡生已经三十好几,这几年一直忙于教学工作,科研方面有所疏忽,但是想升副高,论文是硬性标准。

他教过鹿悠悠,很清楚她的能力,她完成的海水淡化项目时写的十几篇论文他反复研究过许多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