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动听,让金桂收了笔,她才慢悠悠爬上床,躺下没多久,听着院子里传来脚步声,猛地又坐了起来,门吱呀声被推开,谭慎衍发间淌着水花,长身玉立的走了进来,宁樱蹙了蹙眉,欲下地服侍他换衣,被谭慎衍叫住了。

“是不是吵醒你了,你继续睡,我去罩房洗漱。”傍晚,他和刑部的人议事,叶康在牢里被人杀了,头一回有人在他眼皮子底下杀人,真是好手段,他进宫禀明皇上,接下来,怕是要忙上一阵子了。

小雨霏霏,整个京城笼罩于漆黑的雨色中,巍峨的宫殿里,烛影摇曳,薛怡穿着长裙,跪坐在红木雕云纹嵌理石罗汉床前,一勺一勺伺候明妃喝药,说着听来的笑话,逗得床上的人不时笑出声。

笑容背后,却是深深的担忧。

“蜀王性子执拗,遇事认死理转不过弯来,你平日在他身边多提醒着他,别和他父王怄气。”明妃年过四十,瞧着却像五十岁的人,憔悴枯黄的脸瘦得颧骨凸出,双眼凹陷,乍眼瞧着,有些?}人。

薛怡喂一勺药便要停下来替她擦擦嘴角,“母妃,您别担心,血浓于水,六皇子心里有数,您好好养着身子,殿外的满枝红开花了,明日,儿媳吩咐人抬进殿,听桂嬷嬷说,今年的满枝红开花早,且比往年灿烂许多呢。”

明妃抿唇一笑,“是吗?我倒是不曾见过,息宁,我这会儿心情好,想见见皇上和蜀王,行吗?”

凝视着明妃因着祈求而有些泛红的脸颊,薛怡鼻头酸涩得想哭,明妃温柔善良,和谁说话皆软着姿态,这样的人如何在后宫活得下去?

她忍着情绪,重重点了点头,转身,吩咐殿外的嬷嬷去皇上和六皇子寝宫传消息,声音哽咽,悲痛不已,低着头,两行泪如断线的珠子滴落,在青花瓷的碗里激起一圈圈涟漪,黑色的药汁溅起了水花,眼下混了她的泪是不能喝了,她顿了顿,将碗放在旁边茶几上,低头不言。

“哭什么,有生之年能见到蜀王成亲已是我最大的满足,你是个好的,小时候就常听薛太医说起你,我就想,什么时候能见见你就好了,那一年,我见着你的时候才五岁,牵着你弟弟在御花园的凉亭里,也不和其他小姐少爷凑堆,默默的蹲在角落,那会儿我就想,这小姑娘和蜀王还真是像……”

薛怡泪流不止,抓着明妃的手,喉咙哽咽,断断续续道,“母妃,父亲与我说过,您性子良善,会平安无事的。”

“傻孩子,我怕什么,在这血雨腥风的后宫生活了一辈子,我啊,什么都不怕,往后你和蜀王好好过日子,从小到大,我亏欠他许多,你能不能,就像当年握着你弟弟的手那样,握着他,他啊,太苦了,连个陪伴的人都没有,这后宫,除了你,他怕是没有信任的人了。”明妃精神不错,掏出手帕,替薛怡轻轻擦拭着脸上的泪,笑道,“别哭,皇上不喜欢人哭。”

明妃的话,卑微到尘埃里,薛怡喉咙酸涩,缓了缓情绪,脸上强扯出一个笑来,“儿媳会好好陪着六皇子,母妃别担心,六皇子善解人意,对儿媳甚好。”

明妃又笑了,笑容却不达眼底,“相识易,相守难,蜀王的身份,你们去了封地也好,没了皇权束缚,他或许能允诺你只取一瓢的誓言,身在京城,太多心不由己,最怕啊,明明相爱的两个人,他爱你,却也不得不爱别人。”

薛怡静静听着,揉着眼睛,连连点头,“儿媳都明白,不管未来怎么样,儿媳会体谅他的,只要他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强,儿媳的爹娘感情极好,但娘却早早走了,世间种种,没有什么比爱着的人活着更幸福,人死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