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忠不和她争辩,周围丫鬟婆子多,是非黑白,大家都一清二楚,“没学好规矩,往后别来宁府,府里一众表哥表弟年纪大了,别传出不好的名声。”
宁娥面上挂不住,辞别宁国忠和老夫人准备回府,卓娇跟在身后,心里委屈,看这样子,往后是不能常来宁府了,她和谭慎衍便真的是一眼之缘了,想想,心下有些不甘,可宁娥走得急,她不敢在这当口惹宁娥不快,亦步亦趋跟着宁娥回了。
荣溪园发生的事儿宁樱自是不知,府里收到的帖子多,黄氏以她要绣嫁衣为由不怎么让她出门,宁樱乐得自在,她的绘画功底有了长进,在调颜料上也进步不少,王娘子诧异不止,一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形容的便是宁樱的绘画功底,王娘子看宁樱话的花瓶虽不如从小画到大的,可宁樱能画成这般算是天赋的了,毫不吝啬的称赞了两句。
宁樱听得不好意思,脸颊泛起红晕,多亏了谭慎衍,在避暑山庄的那些日子,谭慎衍教导她不少,配色也是谭慎衍教的,三天不练手生,她不敢落下。
王娘子指点了几处光影的部分,让宁樱颜色加重,突出对比,“花瓶画好了,过两日换个物件,你着色趋于成熟,动笔时干脆利落些,犹豫不决画出来的画少了份灵力,别担心浪费纸,画废了留着,待有朝一日你功夫好了,再烂的一副画也能在你手里活过来。”
对王娘子说的这点宁樱深信不疑,她后背有伤,画的时候便有些迟疑,有时候拉扯到伤口,笔一转就歪了,谭慎衍拿过她的笔,三两笔就给纠正过来,宁樱眼下达不到那种境界,静下心,慢慢打底子。
循序渐进,不骄不躁,付出总会有收获。
入冬时,她的画不仅王娘子称赞,便是宁伯瑾瞧见了忍不住赞扬,拿着宁樱的画去宁伯庸宁伯信跟前炫耀了番,颇有种宁樱继承他衣钵的荣誉感。
最初宁樱能察觉自己的进步,渐渐就看不出来了,王娘子让她画画的速度慢下来,底子差不多了,剩下的便是在细节上多做功夫,精雕细琢后,画才会精致。
宁樱听王娘子的,不过她不敢懈怠,每日都会画一幅底图,上色的画作慢慢来,两世为人,这是她第一门拿得出手的手艺,格外在意,人对“第一”的关注总是敏感些,她也不例外。
一冬,她就在自己屋里,涂涂画画,天寒地冻,她也不去书房了,吩咐人在西窗边安置了张漆木桌,早上绣自己的嫁衣,下午腾出时间作画,日子过得充实,年底到处都忙,黄氏忙着田庄铺子的账册,宁伯瑾忙着宫里的祭祀,宴会。
便是落日院的宁静芸,都忙了起来。
苟志有心娶宁静芸,每月的来信中都会提及这事儿,宁静芸整天在落日院没出过岔子,黄氏担心宁静芸假意服软,实则还抱着攀龙附凤的心思,黄氏没拒绝,回信给苟志,说再留宁静芸一年,一年后再说。
吴妈妈说起这事儿颇有些愤愤然,颇有白菜被猪拱了的意思,兜兜转转,宁静芸还是嫁给苟志,不知是良缘还是孽缘。
“小姐,庄子上送了野物过来,太太说中午去梧桐院用膳。”金桂挑开帘子,秀眉上起了层冰雾,一进屋,冰雾融化成水挂在眉毛上,她轻轻抹去声,眨了眨眼,适应屋里的舒暖后,才抬脚走了进去。
看宁樱坐在绣架前,熟练的穿针引线,大红色的杭绸上,一朵牡丹花栩栩如生,宁樱低垂着头,光洁的额头莹白如雪,精致如画的眼敛着,鼻梁翘挺,双唇不点而朱,美人静坐,如莲花仙子,金桂看痴了眼,都说婴儿见天长,这话形容宁樱也不假,胸长开了,身段愈发纤细,□□,哪怕冬日穿得厚,也遮掩不住好身段,闻妈妈给宁樱做肚兜,尺寸都换了三四回了。
宁樱的胸再长下去,走路该看不到脚踝了。
“怎么了?”宁樱抬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