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不过三五,都教宫中搜罗了,外头难得一见,纵有,也是摹本。皇帝就极爱道林子的书画,不是给郑秀涨面子,他才舍不得送一幅出去。
昝公公躬身应了,又道:“听说荣国公给忠毅伯府也送了请柬,对忠毅伯府世子千求万请,说定要请了他府那位书画双绝的太姑奶奶的墨宝去撑场子,陛下这墨宝一送,荣国公必定高兴,指定要进宫来谢过陛下。”
这话又说到了皇帝的心上,郑秀打从被从靖山香雪林里被放出来,就没来见过皇帝,显见心中还生着气,皇帝又拉不下脸主动去见郑秀,心里都想死了,就叫人盯着宫门,只要郑秀进宫去见太后,皇帝便打算掐着点儿也去太后宫里转一转,偏上回他点儿没掐好,去的时候郑秀已经跑了。
“臭小子怕是心里还记恨朕呢,宫中什么样儿的墨宝没有,竟还要他去跟一个小小的伯府世子千请万求,传朕的旨意……”
皇帝本想传旨直接让忠毅伯府献上墨宝,但一转念,又太小题大做了,怕真要传了旨意,他的龙案上头又得被那些御史们的奏折给堆满,于是便又转了口,道:“你派个小黄门去,就说是朕的意思,让忠毅伯府全力相助荣国公把这文会给办好,办大,办得有声有色。”
有了这道口谕,不怕忠毅伯府不出全力,到时候,那位书画双绝的太姑奶奶又岂能独善其身,要说忠毅伯府是武勋转文途,府中哪有什么底子来搞这文会,还不得靠着那位名声在外的太姑奶奶帮衬着。
第一百二十五章求人
别说,皇帝还真是料中了,苏长英接了小黄门传来的皇帝口谕,整个人都是懵的,他是转了文途没错,他是科举出仕没错,可他没办过文会,连参加都极少,毕竟年少读书那会儿,因他是武勋出身,人家正儿八经的文人子弟不爱跟他近乎,等到他有了功名,又一心在官场上拼搏,哪有那闲情逸志去搞什么文会,他又用不着搏名声,扬文名。
不过懵归懵,到底也是官场老油条了,脸上没表现出来,笑眯眯的与小黄门客客气气聊了几句,塞了个红封儿,旁敲侧击的打听缘由,小黄门出来前是得了昝公公的嘱咐的,自然便漏了口风出来,苏长英这回才明白,原来是因荣国公想求自家太姑奶奶的几幅墨宝撑场子给引起的。
接下来该怎么办还用得着说吗?当然是央了太夫人出面,求着苏太姑奶奶去。
太夫人近来身子一直不大爽利,尤其是自申氏和小王氏去东宫探过苏启芳后,就越发坏了些,整日在上房里不大出来,儿子媳妇们去请安,也是十请九不见,苏长英请了大夫三日一诊,却也没什么大病,只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常有的病痛,唯用温药调理着,再用补品养着,于是近日来,府中的人参、燕窝消耗尤其多,好在伯府的家底不错,养得起。
太夫人也是惊讶无比,再一琢磨,这事儿对伯府大有好处,伯府的孙辈儿都是要读书的,正好借这个机会,让他们多接触接触,郑秀请的那些人,大多又刚好兼具勋贵与读书人的身份,再没有比这适合孙辈儿们的交际圈子了。于是勉强拖着病体,去了容溪堂。
苏太姑奶奶为人孤僻冷淡,与府中哪一房都没什么往来,只苏氏一人,因年少时受过她几年教导,方才亲近些,至于其余人等,也只太夫人得她几分敬重。因此闻得太夫人来了,苏太姑奶奶也是吃惊,忙到月门前迎了,挽了太夫人的手,到厅中坐定。
“嫂子的身子还未大安,怎的就劳师动众的,若有什么话说,叫人来请一声,我又岂会不给嫂子面子。”苏太姑奶奶一开口,就很是埋怨,这话不大中听,显是与人疏离久了,已不知如何表达心中的关切。
好在太夫人是知道她的性子,晓得她并无他意,方笑道:“我这两日方好些,趁着有精神出来走走。”
苏太姑奶奶仍是绷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