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3 / 4)

看着苏长英进了上房。

竟是找那个老不死的去了。

申氏气得整个脸都扭曲了,与他做了快要二十年的夫妻,她事事为他着想,替他生儿育女,照应府里上下,他呢,一有事,首先想到的不是与她商量,而是总要先问过那老不死的。名义上,她是伯府主母,然而她真做得了府里的主?还不是事事要看那老不死的脸色,老不死的说一个不字,她就什么都不能做。原想着忍一忍,横竖素日老不死的还算给她脸面,但那日,就为了一个黄曼真,那老不死的竟然当场下她的脸面,要不是后来黄氏自个儿作死,跳出来让她立一把威,她在这府中威信扫地,哪里还能立足。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到头,那老不死的,到底什么时候才死,什么时候才肯死啊!

苏长英万料不到他走后,竟惹得申氏旧恨添新仇,婆媳间越发的隔了一道不可测深的裂痕。见了太夫人,他先是恭敬的请安,然后才将这件事都与太夫人说了,并将自己的疑虑也告诉了太夫人,只盼太夫人能替他定个主意。

原想太夫人多少也会如他一般,大吃一惊,不想太夫人听了他的话,面上却并无什么意外之色,只是突兀的问道:“你可想过,为什么来传话的会是程夫人魏氏?”

苏长英一愣,忽的反应过来,吃惊道:“莫非程侍郎已经投了东宫?”

吏部左右两位侍郎,程侍郎恰是分管考功司,是苏长英的顶头上司,而苏长英这些年能在考功司主事的位置上一步不挪,与程侍郎对他的力挺也是大有关系,不管是官面上,还是私底下,两人一直保持着极密切的关系,从某方面来说,可谓是同进共退。如果程侍郎已经投了东宫,那么苏长英要么就是与他反目,要么就是和往日一样,紧跟程侍郎的脚步,这样的话,他与东宫哪怕没有直接往来,也一样脱不开关系了。

太夫人深深的看了他一眼,道:“你既然想得到这一点,那又有什么好犹豫的,瞻前顾后难成大事,取舍有道才是君子所为。”

既然脱不开关系,那么就不如让关系更紧密一点,那么能得到的好处自然也就更多。

“可是,母亲,万一太子他……就怕船整个就翻了,儿子不能不多想想。”

苏长英实在说不出“坏了事”三个字,但语中的意思,却是极明显的,伯府只是条小船,经不起那么大的风浪,万一整条船都翻了,他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太夫人冷笑起来,道:“你啊,这时候怎么就糊涂了,启姐儿是你侄女,又不是你的亲女,到那时,真要着急的,该是老二夫妻俩,你只要狠一狠心,伯府这条船翻不了。”

苏长英顿时一呆,太夫人这话,着实是狠了,这意思竟是不出事便罢,若真事情到了最坏的一步,他就可以开宗祠,将老二一家子逐出伯府,开出族去。这样不管东宫的船翻不翻,伯府也是能安然无恙的渡过,顶多也只是受些影响,闭门低调过上几年自然就无事。

“母亲,这样是不是……是不是有些太过了?”苏长英到底还有几分良心,苏启芳入东宫,好处全让伯府占了,坏处全是二房的,这得让别人怎么看他啊。

太夫人冷冷道:“你若实在过意不去,也罢,就在启姐儿入东宫前,老身做主,将二房分出去。”

这样一来,好处就归了二房,但是苏二老爷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东宫真有什么事,最后还是要交待到伯府头上,伯府的事儿没少,好处却得分给二房一半,当然,若有万一,二房就是伯府的挡箭牌,这与太夫从之前说的没什么差别,唯一的差别,就是苏长英不用担心被人在后面戳脊梁骨,毕竟,早分家了不是。

苏长英仔细想了想,没话了,半晌,才犹犹豫豫的,又道:“母亲到底疼了启姐儿一场,还是让她出门得体面些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