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1 / 2)

破土动工之日,天降异象,无数天雷从天而降,未伤一人,可是当时花费了极大代价运送到昆仑山的各种机械建筑材料全部都在天雷之下化为齑粉。

以往之天道需要推算,雾里看花水中看月朦朦胧胧。

可是这一次的万丈天雷,可谓是上天明示了。

天意不再藏。

天意不可违!

上天对隐宗在昆仑开宗示警!

当时很多人都开始退却,因为没有人敢违背上天的旨意,玄门中人最敬的始终是天意,那些五宗八门中人冒死劝谏隐宗,祖龙不可动天意不可违,要知道隐宗这帮人说到底也是修行中人,他们可以不敬畏玄门,却不能不敬天,所以当时施工立马因为这次的天意而暂停。

是暂停而不是停。

既然天降警世。

那就要祈天。

所谓的祈天,就是老天爷发怒了,询问上苍为何发怒? 如何能够平息上天的怒火祈求上天的原谅,这是玄门之中规格也很高的法会,其实说到底,这个祈天就在跟上天商议以求答案之意。

当时在场之人,皆是玄门了不得的人物,其中单单宗师境界的强者便有一十二人。

宗师之境,可谓是当世最强者,这种级别的强者共同组织的祈天法会,人数不多,可规格之高也跟人数多少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这次的祈天大会表面看起来很顺利。

没有再出现什么天之示警什么。

可是却也没有上天却也没有给出任何的旨意。

而在最后归结祈天之果的时候,那十二位宗师归纳出了这次祈天的答案。

怒极而静。

解释一下四字的含义便是,十二位宗师祈天,天却不给任何的话语。难道这不是上天盛怒的表态吗?

不语被定义为不祥。

其实当时所有人,包括隐宗在内的人,都知道这件事必须结束,昆仑神山不可亵渎。

然而这时候,其实有些事,不是玄门能做主,就连隐宗都不能左右。

因为这件事的背后还有人监督监管,这个人叫郭学易,他在这次的行动之中有着足够的话语权,可讽刺的是这个人不信玄术,第一次天雷示警的时候他便叫嚣这是自然现象,而对于祈天的结果他更是觉得众人是在“妄自揣测杞人忧天”。

郭学易这个人更在意的是自已的名望,整个“天宫”的图纸构建,是他和他的几位学生一同构画的,他其实对于隐宗在昆仑建造天宫并没有太大的玄学理念,更多的是完成自已的学术艺术壮举。

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壮举,玄门众人眼中的天,在他的理解里看,就是自然。

第45章 五年

外行指挥内行本身便是一种大忌。

郭学易不算绝对的外行,他是这方面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建筑文学历史领域当时算是一枝独秀,他唯独缺少的是玄门众人对于上天的那种敬畏。

甚至你都不能说郭学易有什么错,因为当年隐宗众位提出要在昆仑建造天宫的时候,用来说服众人的核心理念本身便是人定胜天四个字。

只是隐宗等众人在诸多示警前面有所动摇,而郭学易则是把这四个字给贯彻执行下来了而已。

在这样的环境下,尽管众人都已打起了退堂鼓,可郭学易却坚持这件事不能够放弃,一定要尽全力赶工期去完成,这时候可能有人会怀疑,那么多的玄门宗师,就会甘心听一个郭学易的调遣? 能问出这个问题的,或许就没有理解当时各种情况的复杂程度,郭学易个人可能只是一个凡人,可是他背后所代表的力量绝不简单。

而现如今隐宗的天宫正坐立在当年所堪点的昆仑山之上。

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