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苦口婆心劝:“读书有大用,未来孩子定能成才,建设祖国,光宗耀祖,为家乡争光。”

妇人神情动摇,“等孩子回来,我和他说说,问他去不去。”

天色不早,没有再走下一家,校长带着宁晓晓一路回去。

校门口,正巧碰上来接人的付嘉鸣。

付嘉鸣和校长打招呼,拜托道:“晓晓身子弱,麻烦校长多照顾,若是学校有什么活,我可以帮忙做。”

付嘉鸣的意思是体力活方面。

校长误会了,他前脚带宁老师下乡,后脚付团长就找来了,定是责怪他安排的工作太辛苦了。

校长此刻万分后悔,他咋就非喊宁老师下乡呢,连忙应下,客气道:

“付团长放心,一定照顾。”

付嘉鸣道谢:“学校有什么活需要做的,您尽管找我。”

他力气大,干活比晓晓快,校长应该更满意吧。

副校孙校长恰巧路过,俩人的对话,她无意中听到了一耳朵。

上午她说了句让宁老师帮忙,家属下午就找校长这来了?

宁老师家属看起来和校长很熟络,校长十分热情。

算了,以后少叫宁老师干活。

她初来乍到,并不想得罪人。

付嘉鸣打了招呼,和宁晓晓一块回家,宁晓晓疑惑问:

“你知道我下乡了?”消息也太快了吧?

付嘉鸣疑惑反问:“你下乡了?”

宁晓晓话一顿,感情是碰巧,不是故意打扰她工作就好。

俩人回家包包子,馅料和面都是中午备好的。

酸菜油滋啦馅的大包子,宁晓晓加了一勺猪油,出锅后软嫩,一口下去油汪汪的。

付嘉鸣做了一碗鸡蛋汤,加了一把海米,汤很鲜美。

再配上赵连弟送的辣椒油拌芥菜疙瘩,美美的一餐。

宁晓晓吃了两个大包子,还喝了两碗汤,就着小咸菜,吃的很满足。

付嘉鸣:“喜欢吃,明天我们还包包子。”

能吃好,身子养的快。

宁晓晓给赵连弟端了三个包子过去,包子大,他们家三口人,足够尝鲜了。

郭政委回家,一眼见到桌上的大包子,白白胖胖,一看就是纯白面的。

咬上一口,滋啦冒油,香的他好悬咬到舌头。

“这败家娘们,放多少油啊!”

赵连弟端着窝窝头上桌,“付团长媳妇送的。”

郭政委吃包子的嘴一顿,看看桌上的窝窝头,这才像他家的伙食。

窝窝头沾大酱,吃着安心。

郭政委默默放下吃剩的半个包子,“留着给来宝吃。”

来宝从屋里跑出来,扑进郭政委怀里:

“姑父你回来啦,晓晓阿姨送了三个,姑父姑姑还有来宝,一人一个刚刚好。”

郭政委抱着来宝转圈圈,惹得小娃娃嘻嘻地笑。

郭政委放下孩子吃饭,对赵连弟道:“明天做点好的给隔壁送去。”

又嘱咐一句:“少做点,我不吃。”

赵连弟白眼白他,抠死得了,家里攒下的钱都快长毛了。

“用你说,我和晓晓交好,用不着你操心。”

家里的钱和票都在她手里,老郭这人抠是抠了点,但工资上交,她把侄子接过来,他也没说什么,对孩子还挺好的。

赵连弟心里是满意的。

隔壁,宁晓晓洗漱完毕,细细地擦雪花膏,对付嘉鸣道:

“我看冬菜都备完了,今晚没活了吧?”

付嘉鸣脚一顿,走了回来。

家里活太少了,他应该再买几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