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宥桉认识很多港城的人,能从那边调货。”
灵月惊讶道:“真没看出来,那小子社交能力这么强?”
“他一年要去港城好几趟,北影只要安排人去港城,名单都有他。他还会说粤语和英语,听说他现在负责跟长城的对接,你不知道吗?”
灵月去哪知道?她跟被关了一年一样,对外面的事还是听叶炎说的。而叶炎的消息渠道也很窄,他也不会去打听这些事。
她在离开基地之后,就想跟老朋友们打电话聊聊,叶炎劝她先回到家再说,不然这一聊就不知道聊到什么时候。
并且她回家的消息传开,肯定很多人来找她,得先留几天时间看医生,现在生孩子得去妇幼医院建档案。
还得处理学校的事,灵月觉得很有道理,便买了一些报纸和杂志,算是了解一下现在的发展情况。
在基地一年不觉得时间过的有多快,但外面的发展完全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
第154章 一年的变化
人变多了,是最直观的感受。不论是火车站、汽车站永远都挤满了人。南来北往的,全国各地的人都有。
再有就是,曾经的铁碗饭不精贵了,年轻人不再将继承父母手中的铁碗饭为第一要务,家里兄弟姐妹多的,也不会为了争工作打的头破血流。
计划生育执行的更严了,不少人跑到偏远的乡下躲着生二胎,吴婶在菜市场经常能听到人议论,谁家小媳妇躲起来了。
这事灵月和叶炎早就知道,两人都有职称,自然是只生一胎。叶炎想的非常开,之前他一直以为自己不能做父亲。
现在灵月有孕,是儿子是女儿都一样好。
个体户大爆发,常有小老板组队去羊城进货,胆大的还敢往港城进外国货,紧俏的很。
电视机、收音机这些不要票之后,价格也便宜了一些,以前一条胡同最多一两台电视,彩台更是稀罕物。
现在几乎十家有九家有电视,就连农村都有不少人家买电视,当然,前提是通了电的,目前还有很多地方没通电。
“现在啊,什么都好买,我妈也不用提前托人帮忙留新鲜肉菜,百货商品的货源丰富起来,加上个体户商品种类多,华侨商品店去的人都少了。”
“对了,万元户也不稀罕了,农村都有不少,自从分田到户,有人养鸡养猪,有人养鱼种经济作物。已经有不少农民万元户。
去年一个养鸡的万元户,进城买了辆桑塔纳,都上报纸新闻了。县城的小汽车也多了起来。
我估计以后,小汽车也不再是稀罕物,买车开车的人越来越多。”
说到车,吴山明显话多了些,他的意思很明显,开车行只会赚不会赔,希望灵月和叶炎帮忙劝劝吴婶。
吴山又说起宥桉:“他每次从港城回来,都会来看老太太,说说家长里短的。对了,你的大表姐去沪城了。”
灵月顿时好奇起来,之前大表姐请她帮忙在羊城找工作,可那时灵月哪里有时间打听工作啊!
后来又去基地断联,说起来真是不好意思,她都没跟大表姐通过电话。
“她在沪城找了什么工作?”
“听说是跟别人合伙开高级服装店,还卖皮包、皮鞋,生意做的还挺好,她跟宥桉去了几趟港城进货,卖的东西都很贵。”
灵月‘哇’了一声,大表姐也算抓住时代机遇啊!现在开高级服装店,过几年跟正品合作,在沪城那地方开奢侈品店,很有前途啊!
表姐还比别人多一个渠道,那就是她能去港城进货,因为宥桉,她也能认识一些港城的明星。
“她还说等生意再好一点,就给你二表姐开个分店。现在你两个表姐都不愿意回家,舅妈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