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勇敢与无私,让林深和云澈都深感敬佩。
云澈捧着药膏进来时,发现林深正对着手机出神。
屏幕上显示的是扎西发来的最新照片,照片中现代铲雪车旁堆着牦牛毛编织的防滑垫,而龙奶奶的银器作坊墙上,泛黄的奖状边则挂着苗族传统的百草结护身符。
这两幅画面,虽然看似毫无关联,但在林深心中却产生了某种奇妙的共鸣。
作坊角落的织机旁,龙奶奶的孙女阿莱正在用平板电脑设计新的银饰图案,蓝紫色的头发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她的设计巧妙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令人眼前一亮。
夜雨突至,吊脚楼瓦檐垂下万千银线。
阿莱在里屋背诵课文:"...传统工艺承载着民族记忆...",少女的声音与雨打银器的叮咚声交织。
林深突然抓起速写本,将扎西儿子的防滑纹路与苗银涡纹重叠勾勒那些盘旋的曲线既像冰雪融化的轨迹,又似清水江亘古奔流的脉络。
"二十斤的银锭要捶打九万六千次。"龙奶奶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她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手中的银块,仿佛那不仅仅是银,而是她一生的寄托。
"我女儿捶了三十年,去年眼睛坏了。"她的语气平静,但林深能感觉到那平静下的波澜。
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无奈,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
阿莱的手指在织机上飞快地穿梭,右手操控着传统的腰织机,左手却在平板电脑上画着设计图。
屏幕上的图案复杂而精致,雷公山的蝴蝶纹样在她的笔下栩栩如生。
"我要把雷公山的蝴蝶纹样做成VR特效。"她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她拿起平板,向林深展示她设计的AR苗银耳环。"你看,手机一扫,银凤冠就能飞出真蝴蝶。"
龙奶奶的咳嗽声打断了阿莱的展示。
她咳得有些剧烈,手背上的烫伤疤痕在炉火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刺眼。
那是五十年前,她为了抢救银器模具,不顾一切冲进火场时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