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龙十年初夏, 伏沛自东川逃回京都不过一年,便病逝于私邸。清原公主一行抵达伏府时, 伏氏才刚开始发丧, 家奴将讣闻依次送至皇宫与伏沛的各位同僚家中。吉贞走进才搭设好的灵堂,见满眼素白, 伏沛的夫人搂着两名年纪尚幼的女儿痛哭,唯有伏大娘子如一株柔弱但坚韧的蒲苇,面色惨白地挺立在棺椁旁。
“殿下, ”伏大娘子对吉贞施礼,她眼泪已经流干,眼皮发涩,费力地挤出一丝微笑,“殿下为了小女舟车劳顿, 让小女如何报答?”
吉贞曾经恨伏沛懦弱, 但他已死, 又面对这满堂的孤儿寡母,苛责的话哪还说得出口。见伏大娘子着实羸弱,她伸手扶了一把, 柔声道:“使君为国朝效力,一片丹心, 苌弘化碧, 是陛下要感念你们。”
见伏府来回穿梭的都是家奴,尚无宾客,吉贞正要问伏大娘子是否将噩耗禀告皇帝, 便听家奴走进来,说道:“陛下遣徐舍人来了。”
吉贞放开伏大娘子,转身回眸,见徐采官袍外罩了白麻丧服,被奴仆领着,快步穿过庭院,走至堂外,他蓦地看见吉贞,身形停滞了片刻。
凝视着吉贞,徐采待要开口,伏夫人已经领着三名女儿迎了出来,徐采将话咽了回去,转而深深躬身,对伏夫人还了一礼,说道:“夫人节哀。”
见到宫里来人,伏氏一颗心被悲伤所攫,崩溃痛哭,“徐舍人,我家的夫君,是被奸人所害,无辜枉死,还请舍人通禀陛下,替妾和三个孤女做主!”
徐采的袍边被扑过来的伏氏攥在手里,摇晃得站都站不住,他也顾不得避嫌,将伏氏扶起来交给家奴,温和地说道:“夫人,伏公病重之时,在下已经将伏公的医案原封不动转呈陛下,并交由御医审查,的确是因痹症所致,两气虚衰,外邪侵体,药石罔灵,与他人没有干系。”他顿了顿,“陛下欲追赠伏公为剑南郡公,特旨日后伏大娘子若有子息,可承袭爵位。”
“徐舍人不必多说了,”伏大娘子沙哑的声音打断徐采,纤柔的眉目染上一层果决沉郁之色,“我们都懂得,多谢陛下圣恩。”
徐采心下愀然,面对一群女眷,也不好多劝,正呆立间,听见外头人声喧哗,已经陆续有宾客陆续而来,徐采退至角落,此时,方才有机会仔仔细细看吉贞一眼,“殿下……近来可好?”
吉贞点头,简略地说:“都好。”
徐采看着吉贞,“臣听闻郭罡率刁奴到玉京宫外大闹……”
吉贞笑道:“你的消息真是灵通。”
“是前几日戴申进宫述职,在陛下面前提起来……”徐采说着,见几名衣袖掩面的朝臣已经嚎啕着走进来,他们的说话声立即被淹没在嘈杂之中,徐采往堂外指了指,“殿下,出去说话?”
两人前后来到堂后的廊芜下,此处草木葱郁,行人不多,吉贞命桃符在远处等候,她捡个遮阳的地方坐了,问徐采:“戴申在广州,陛下传他回来干什么?路途这样远。”
“也不是陛下要传他,”徐采解释,“是朝臣们三天两头上奏疏,称戴申曾有叛逆之举,怕在广州日久,又生反心,须得时时耳提面命,令他不可忘记陛下宽恕之恩,”徐采说到这里,无奈地一笑,“总之故意折腾他就是了。”
“照你看,戴申是真心归顺还是假意呢?”吉贞道:“你和他共事多年,该是了解这个人的。”
“殿下问臣这话,”徐采难得语气中露出锋芒,“不仅是疑心戴申,还是疑心臣吗?”
他这么单刀直入,是心里很不快了。吉贞有些难堪,辩解道:“只是问戴申。”
徐采悻悻道:“归顺便是归顺,没有什么真心假意。今日真心,明日可能变卦,今日假意,也难保日后看清形势,就此臣服,直到忍无可忍……殿下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