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两孩子答应了肯定不往外说,比你将人惹哭强。”

苏志栋大呼冤枉,他就没想惹哭两人好不好!

“那婉婉你说我拜不拜师?”

苏婉沉吟,这个时代,讲究的是“师同父”,而且拜师后要入朝为官就被自动划分至师父一系被迫站队,可不能马虎。

“你以后想当官吗?”苏婉没回答,倒是问了个新问题。

“要做官至少得是举人,那也得有门路,才可能在偏远小县谋个县丞,你觉得我能考中举人吗?”

苏志栋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年幼时想的最多的就是早早考中秀才让爹娘挺直腰板让那些看不起自家的人看看,后来,随着年纪渐长就不想念书了,想早点帮家里减轻负担,自上次与“二妹”谈过后,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踏实学习,多多请教夫子,争取早日下场参加秀才试。

见他迷茫,苏婉也不催促,道:“现在你就静心学习,别想那么多,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苏志栋笑着拍苏婉发顶,“乱套诗词,小心被爷爷听到训你。”

苏婉摇头闪躲,“你先去问问秦夫子,将咱家的情况也不要隐瞒,最好休沐时请秦夫子来咱家一趟,人都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见过实际情况看秦夫子还愿不愿意收你为弟子,不急,反正你才十二,还小呢!”

这话如果从一个二三十岁的人口中讲出,苏志栋还觉得没什么,可从八岁的“二妹”口中说出,他既想笑,脸又莫名发烫。

嘀咕道:“谁说我还小,十二都能说亲了!”

苏婉翻了个白眼,“将家里的干果红枣多带点,给夫子送一些,夫子不喜欢吃可以给自家孩子当零嘴,就当是你私下请教问题的谢酬啦!”

“秦夫子家眷在京城呢!”嘴上是这样说,苏志栋还是多装了一些干果红枣。

送走苏志栋,隔壁二堂哥要盖房,他爹肯定要去帮忙,听说要给工人中午管一顿饭······

苏婉觉得,该是她出手的时候了,结果,帮忙做饭的提议被极力否决。

“婉婉,娘知道你手艺好,咱自家吃多用油盐没什么,但做大席不能这样。”张氏语重心长道:“做的太好以后别家不好准备饭菜,你就在家带着杏儿安儿,梨花帮你奶,我要去除草,川地的麦子可是一家的口粮,不能耽搁。”

发挥厨艺这一项被否决了,苏婉也不气馁,不过,她将带孩子进行了创新,带着杏儿安儿去川地,在地头将风筝放起来让两人坐着拽住线轱辘看风筝,她帮忙“除草”。

苏婉主要剜荠菜,带回去不论是吃还是晒菜干都可以,顺便还将草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