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婉家今年收麦,全凭帮工和家里两?个新劳力?。

苏志安同学正?式成为家里抢收的主力?军,与?大哥每日上山割麦,张氏就忙着捡麦穗扎麦捆。

苏长青不止要管自家,还?要帮衬劳力?少的老弱妇孺,监督第一批次人家的抢收进?度,每天忙得吃饭都是东家一口西家一口。

苏婉梨花和杏儿每日就忙着做饭送饭,喂猪牛浇菜,去晒场帮忙摆麦垛,还?要抽空晒干菜。

鸡场有些母鸡开始下蛋,杜有丁家的要忙着做皮蛋,苏婉和杏儿还?要去帮忙捡鸡蛋。

家里真真忙得,披星戴月,早出晚归!

好在风调雨顺,土地没有欺骗农人。

抢收结束,家里人都黑瘦了?一圈,苏长青瘦的最厉害,但?成果喜人,苏家村的抢收最先结束,且晒麦早装仓早。

收成很好,即便交税也没压力?,苏长青又跑周围几?个村子?,提议几?个村子?集体轮流交税,免得大家一窝蜂涌县衙,排队久,浪费时间又累人。

到交粮税的日子?,别?的村都是散户自己去排队,苏家村及周围几?个村子?却是轮流着,由村里二十余位青壮拉着粮车去交税。

苏长青带着村里税赋记录簿跟车,谁家多少地多少人要交多少粮税,早算清楚,斗量后装袋标记,到时候按名号交给衙役斗量就行。

虽然排一次队交全村,但?都是青壮,帮衙役撑袋口背粮食,速度很快,不过半个时辰,全村的都交完,即使如此,还?是招来后面排队之人的埋怨。

不过,嘴上埋怨,心里却是想着明年也要里正?带人一起交,方便又省力?。

因着分批收割碾场、联合交税,苏长青这个里正?,在村里的威望日盛。

而接下来就是收洋芋、收番薯,收番麦,粉条作?坊也重新开业,村道上总是人来人往。

来卖洋芋番薯,还?三年前借的种子?,还?有府城商户来收番椒番茄,不知?不觉间,村里人家都有了?额外的进?项。

而商队又要启程,这次南下,带的依然是粮食,不过,有了?新货物干洋芋粉和苏家村松花蛋。

苏婉还?是提前挪用了?松花蛋的美称!

至于?干洋芋粉,则是卖给南边已经合作?的酒楼,土豆淀粉做的凉粉凉皮也该在大越流行了?。

当然,主要还?是别?的府城也有卖洋芋粉条粉丝的,粉条粉丝盈利已经与?三年前不能相比,只?有扩大洋芋粉的需求,才是作?坊长久经营的根本。

因此,苏婉在自家试做了?凉粉凉皮后,将做法写出来,由苏长青誊写后交给张康毅,并非卖给合作?的酒楼,而是作?为签订长期供货合同的福利,确保这些酒楼可以长期购买苏家村作?坊出品的洋芋粉,日后还?可优先提供番椒酱。

凉粉做法也没隐瞒,在夏末的日子?里,能吃上爽口酸辣的凉粉凉皮,苏家村人表示,日后夏天的伙食又丰富了?!

随着商队南下,苏志栋也开启了?自己的游学之旅。

老爷子?很是不舍,安儿却是羡慕!

中秋,因为缺了?一个人,苏家的中秋夜没了?往日的欢乐气氛。

“也不知?大哥到哪里了?,也不送封信回来。”安儿趴在桌上念叨,盘里的月饼丝毫引不起他的兴趣。

苏长青掐着手指算,鲁地多书院,长子?曾说要多逗留些日子?,现在应该还?没离开,笑道:“你哥肯定爬泰山呢,他要在鲁地多游历一段时间。”

安儿转头换了?个方向,嘟囔:“再如何爬也写不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绝句流传!”

心里却是酸的要命,大哥都去游学登泰山了?,而他,连府城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