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家来吃喜酒的亲戚,在苏婉家稍作歇息就告辞,只苏娟一家留下,明日喝过?认亲茶后离开。

支使儿子们去隔壁院帮忙端盘,苏娟靠坐在矮榻上看着女儿和侄女讨论席面,心?下却是感慨,弟弟真的立起来了?!

中午吃席,大哥作为主家给来客敬酒,那些个管事却是拉着忙得脚后跟不沾地的弟弟敬酒,真真是······

见姑姑眯眼打盹,苏婉示意梨花,叫人去炕上歇息,姑父的鼾声?已经响了?好久。

“表姐,你陪着姑姑姑父。”

苏婉拉着梨花出门去库房,整理明日要给姑姑带回去的东西。

苏长青、张氏回家时,屋里早已燃上油灯,杏儿安儿打起了?小呼噜。

听着院内动静,苏婉跳下炕穿鞋,梨花已经掀开门帘去灶房端水给爹娘洗脸泡脚。

水温正好,苏长青低低喟叹,见穿着绣裙的二女儿往炉子添炭,笑道:“等这老?久困了?吧,回屋睡,我一会儿添。”

苏婉摇头,今儿家里女眷都穿绣裙,她?小心?翼翼护着裙摆,道:“还不困,我哥和表哥们还在书房说话呢。”

张氏一脸笑意,坐在炕沿摸了?摸发髻,“回屋歇着,明儿还要早起。”

苏婉见她?神?色,调侃道:“我这不想多看看娘打扮的样子么,白日里都没见几面,这不得点灯熬油多看看。”

张氏不好意思地低头,油灯昏黄的光与她?的笑意融合,晕染出石榴色胭脂爬上脸颊,眉梢更是绽放喜悦之花。

在女儿丈夫的眼神?下,强撑着辩解,“今儿是志刚的大日子,就得庄重。”

“是,庄重,明儿更得庄重,娘,我还帮你化?妆。”苏婉笑说。

张氏的银簪有三根,两根是成亲时的嫁妆,一根是丈夫和侄子一起去置办定亲礼时新买的。

今儿戴的就是这根新簪子,帮忙迎接招待女客,得了?好些称赞不说,灶上帮忙的妇人无一不羡慕自家日子红火了?,打趣她?眼光好。

婆婆穿着庄重又不失喜庆,更是戴了?一根金簪,在二女儿的帮忙下,显得年?轻了?好几岁,来的伯娘婶子们,谁不笑着道一句公婆好福气!

想到这里,张氏爽朗道:“行?,你早早过?去给你奶也?拾掇一下。”继而转头对丈夫道:“今儿喜气洋洋,娘看着年?轻了?好几岁。”

惊叹于李氏年?轻的,不止张氏这一个儿媳。

与新婚丈夫起床收拾后敬茶认亲的杨芬也?很是惊讶,昨日只草草几面,且光顾着害羞没敢多看,现在仔细一瞧,太婆婆看着也?就比婆婆年?长五六岁的样子。

她?心?下纳闷,以为自家打听的消息有误。

苏婉这等在大人眼里的小萝卜头们,坐在小板凳小马扎上围着炉子静悄悄不说话,等敬完茶后去给堂嫂见礼。

看着个子高挑肤色白皙的二堂嫂,她?心?下感慨怪不得二堂哥见了?一面就要成亲,只看面相?,二堂嫂就绝对不是村里姑娘可?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