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但我能感觉到父母的担忧,尤其是母亲。她是一个情感充沛得像阳光一样的画家,画笔下流淌的都是浓烈的爱恨悲欢,却偏偏生了一个……感受不到情感的儿子。”
“那你父亲呢?”林岁和轻声问。
“他会理性得多。”谢怀瑾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弯,“他相信现代医学能解决一切问题,包括他儿子身上的这点……‘故障’。”
阳光悄然偏移了几分,一束明亮的光柱恰好照亮了画中“女孩”身旁一丛不起眼的蓝色小花。
林岁和好奇地凑近,看清了那小巧精致的花朵是勿忘我。
"他们很爱你。"她不由自主地说。
谢怀瑾的目光转向她:“我知道……但也仅仅只是‘知道’。”
这份认知与真实的情感体验之间,隔着一条他无法跨越的鸿沟。
他放下手中的咖啡杯,转而面向窗外那片真实的、在阳光下生机勃勃的玫瑰园。
“十二岁那年,心理医生建议找一个能让我感受到现实存在、具象化‘感受’的媒介。
母亲选择了她最擅长的画画。她让我每天尝试描述自己模糊的‘感觉’,无论多抽象,然后她再用画笔,把我描述不出的东西画出来。”
林岁和的视线再次回到画中那个永不转身的“女孩”背影原来那是谢怀瑾无法表达的情感,由母亲用色彩和线条代为描绘、凝固、封存。
“那……有效果吗?”她问。
“某种程度上,是的。”
谢怀瑾抬手,下意识地松了松衬衫领口,这个细微的动作让他身上那份惯常的紧绷感似乎消散了些许,显露出一种罕见的松弛。
“至少我学会了更精准地模仿‘正常人’该有的反应。算是……有进步了。”
林岁和想起外界对谢氏总裁的评价温润如玉,翩翩君子。
而真实的谢怀瑾,却如同画中那个固执地不肯转身的背影,始终无法与这个世界建立真正的、有温度的情感连接。
“直到……他们出事那天。”
谢怀瑾的声音陡然沉了下去,温度骤降。
阳光恰好被一片飘过的云层遮蔽,房间的光线瞬间黯淡下来。
“我在医院看到他们的……遗体时,所有人都以为我会崩溃。
但我只是……站在那里,大脑异常清晰地思考着接下来需要处理的所有事项葬礼、公司、法律程序……”
他的眼神陷入一种遥远的茫然,仿佛又置身于那个被巨大悲痛包围却格格不入的场景。
林岁和的心揪紧了,她无法想象当时的谢怀瑾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困惑与孤立。
周围汹涌的悲痛像一堵无形的墙,将他这个无法“正确”悲伤的人隔绝在外,如同异类。
“后来呢?”她的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他的回忆。
“后来……接手公司,让一切步入正轨。”
谢怀瑾的眼神依旧有些空洞,聚焦在窗外的某一点。
“然后……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父母应该是希望我活着的,我知道。但活着本身……没有意义。
这个世界是黑白的,无趣的,直到……我开始频繁地做那个梦……”
“然后你在福利院看见了林…唔,看见了我,”
林岁和适时地接话,试图将话题从沉重的过去拉回,“就把我带回来了?”
“嗯。”
谢怀瑾的目光终于从窗外收回,沉沉地落在她脸上,带着一种纯粹的专注,“你在的地方,是有颜色的。”
第85章 油画与风筝(二)
“那你就随随便便就把人抓起来呀!”林岁和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