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马上就到雨季了,到时候染布往哪儿晒啊?”
她偷偷看了眼宋金枝,说:“要不隔壁小灶房就拆了吧,也能晒两匹料子。”
谁能想到年前还闹得水火不容,视为仇人的婆媳俩关系好转的这么突然。
以前分开用灶房,东西还得藏着掖着。现在她们几乎都只用大灶房做饭,东西也是共用的,方便很多。
小灶房还没做过几次饭,屋里都是干净的,用不着怎么清理。雨天布料往里一搭,开着窗户又能通风,也不耽误赚钱。
“老四费劲儿才给我做好的灶房,就先这么放着吧。下雨的事情等下雨了再说。”
宋金枝都这么说了,乔氏也不好再提什么。
打开灰面袋子,看着只剩下一顿的粮食,乔氏只能又开口。
“娘,灰面只剩下今天这一顿了。”
宋金枝过来看了一眼,不光灰面没了,黍米也没了。
“灰面不够就多做点菜,先吃了今天这顿,明天再去镇上买吧。”
蒸上了灰面馍馍,乔氏让宋金枝帮忙看着锅里,自己要去打水。
宋金枝知道他们这一家子又光用不添水,顿时冷了脸。
听着对面王翠花的哭骂声,宋金枝心下更是烦躁。
“你做饭,一会儿让老四拿着扁担去挑两桶就是了。”
陈守仓倒是来的快,听说没水了,一声不吭的去挑了几桶回来,把水缸倒的满满的。
“老四,洗手吃饭。”
陈守仓应了一声,乖乖听了娘的话,洗了手才进去。
桌上,一个人一小个灰面馍馍,但是素菜却足足有四个。
一家子只在路上吃了点干粮,现在早就饿了。
吃饱喝足,宋金枝先让乔氏把桌子收了,又看了眼终于消停下来的老大家,这才跟他们算起了账。
“这次买的白棉布,连带着染料的费用,就算个三百三十文吧,这些钱我这里先出。五个人一趟的车费,讲了价是十八文钱,咱们三个平摊,老四,娘占你点便宜,一人就是六文钱。”
陈守仓点头,“听娘的,我没意见。”
宋金枝把赵掌柜那边拿来的染布单子递给乔氏。
“之前我们还剩下两匹白布,先裁剪了一尺做样布,剩下的那些就给你染那些散布用。之前说好了,卖出去的钱,你给我白布的成本就行。”
可话音一转,她又说:“不过提前说好了,要是染不成样品上的颜色,那些布料只能砸在你自己手里。”
刚才还高兴的乔氏瞬间又紧张起来。
她发誓要好好做,一定要多些钱。
“布料成匹卖出去是四百八十文钱,赵掌柜定了四匹,但我们本金不够,就先做三匹,卖出去……”
宋金枝接着在桌上笔笔画画,陈守仓见了,也跟着她一起在桌上笔笔画画。
“差不多一两银子。”
“是一千四百四十文钱。”
宋金枝有些意外的看着陈守仓。
他竟然比自己先算出来了。
见老母亲盯着自己看,陈守仓挠了挠头,又仔细算了一遍。
确实是一千四百四十文钱,没错啊。
再看娘,怎么又突然笑了?
宋金枝点头,“对,就是这个数。扣除了成本,我们大概能挣个几百文钱,到时候我还想再买几个木桶,钱就从里头出,你们没意见吧?”
见他们都摇头,她才继续对陈守仓说:“老四,你担货郎的生意还是要做的,不过这次长点记性,别再被人欺负了。”
陈守仓点头,“我记住了。”
说定了之后,陈守仓就先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