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林却意玩尽兴了,服侍的妈妈赶忙把汤婆子塞进她怀里,陪玩开心的林妙意也将手炉拢进袖里,听到嫂嫂给自己备了暖身的,又一起去屋里头。

姑嫂三人才说没几句话,玉藻便来说女医到了。

“见过绥大奶奶和两位娘子,不知是哪位贵人抱恙?”

妇人微低头,问过安后才敢坐在凳杌上。

沈子苓行医近四十载,起初因是女郎身,世人不愿信其医术,只有穷困百姓愿找她看诊,后自荐治好了郡公夫人的头疾,使得郡公夫人在贵妇人间对其多有夸赞,时日一久,高门夫人也开始找她看病寻药。

宝因在初二就曾派人去请过,只是那时她被急诏进宫去为太后诊病了,今日辰时才从禁宫出来。

林妙意是认识的,那时嫂嫂也请她来为自己瞧过病,可自己如今已然无恙,想到今晨来时,微明院的侍女在外头守着药炉,还有兄长的那句话,不由得担忧望向女子。

屋内苦味还浓,宝因用金扁舀了两勺与其不相冲的香粉,轻轻放入莲花炉:“六娘你年少离家,在那尼寺待着也终不是长久之计,我与你兄长商议着,要是你身子好了,又愿意留下,日后东府那边的姮娥院也不必再常年关着。”

林却意起初还有些迷瞪,可听到后面,眼睛立马圆溜起来,她以为日后都只能待在那尼寺,要待一辈子,两三年或是五六年才能归家一叙,每天只有念经的姑子作陪,呆坐一天去数来往飞鸟。

一人形影相吊。

她露出一截手腕,急忙递过去。

沈子苓也明白该给谁把脉了,瞧这小娘子配合的伸出手来,和蔼相笑,手指并拢去探,边探边言道:“娘子倒是曾有过厉害症候,不过早已祛除,如今贵体算是大康,但隐有气血不足之症,恐是在尼寺常年茹素,娘子又自小被送去那儿,正值长成之际,却不得食荤腥,才造成此种症候。”

宝因瞧着身量只与谢珍果差不多的林却意,一个才八岁,一个已十二岁,又岂是简单的气血不足,那日在净梵山见到她时,亦是面带菜色。

探完脉,沈子苓开了个人参养荣汤的方子,便由侍女送出府去。

见嫂嫂眉间困乏,林妙意也拉上林却意匆匆行礼告别,回了东府。

-

两位姐儿走后,热闹与笑语顿时消散,屋里头冷清下来,又不知是不是吃了补汤的缘故,宝因精气神也一下就萎靡起来,她只觉得眼皮子再也睁不开,下半天的时候,便让玉藻扶着去暖榻上睡了会儿。

眠到不知时日几何,只听外头朦朦胧胧有谈话声。

玉藻在帘外,瞧见女子已经醒了,便开口禀道:“大奶奶,王姨娘来了。”

她在外头被王姨娘求了一番,不好再说什么话,只能先答应下来帮她进来瞧瞧大奶奶醒没醒,若是没醒,那也是没法子。

宝因吐出口浑睡的浊气,点点头。

侍女也进来上前侍奉着她整理衣妆。

去到外间时,姨娘已经进到屋里来,梳着中规中矩的发髻,只簪了几朵浅色的珠花和紫绒花,她平日只待在自己的院子里绣花弄草,能在府中相安无事多年,也因逢人便是笑,眼睛虽是笑眯眯的,却仍可见那明亮的眼珠子,又是天庭饱满的福相。

瞧见女子出来,她立马便起身行礼,声儿也是听着就知道这人心里是个敞亮的:“大奶奶管着这么大个家,年节定是劳累得很,好不容易能眠一会儿,今日却又被我不得已来打搅。”

“姨娘这又是哪里话,折煞我了,我既管着家,那姨娘有事尽可来微明院找。”宝因命侍女将绣墩挪过来,让王姨娘坐下,又吩咐人去端来碗酸奶酪子,闻言笑着宽慰道,“今日前来,可是院里缺了些什么?或是侍女婆子让您不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