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生产,只能用床架法种植,产量根本上不去。
她只能慢慢找寻,看看能不能找到,到时候产量就上去了。
可就算这样,伍月华心里默默算了算也惊了,这140个棚到春节第一茬的产量就能达到十万斤。
供应冬菜绝对够了,甚至还可能吃不下,毕竟蘑菇有点贵的。
她就问:“你是想让我们先签订收购合同?这也行,到时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这不行,主要是我没钱,等着这批定金盖大棚呢。您能先付定金吗?”
这可就让伍月华为难了,她皱着眉头说:“这……说真的,我们订购菜的时候也是付定金的,但你的问题不一样,你目前什么都没有,贸然付出去这么多钱,那肯定不行。”
周渔就知道是这样,她点点头说:“那如果换种方式呢。伍总,每年都被南方菜赚去这么多钱,被东北老大哥抢去这么多菜,您想不想赚回来?”
伍月华看着周渔,周渔笑着说:“我是咱们蔬菜公司下面的个体户,在过去的经营中,我们凭借100多平的菇房,创造了2560元的销售额,目前我们在成功的基础上,准备扩大生产,保障南州市人民过年的菌类供应,并且为兄弟省市服务。”
“蔬菜公司是不是对于这样的农民集体有所帮扶?是不是可以帮忙推荐并推销?”
如果花自己的钱肯定是不行的,但要是不花钱还出去挣别人的钱呢?
伍月华不得不说:她心动了。
第23章
伍月华是真心动了。
大家都要吃饭, 谁不要效益?更何况,多少年来都是他们从外地购买蔬菜,如果可以卖出去, 那是零的突破, 也是他们的工作成绩。
不过,这事儿牵扯众多, 譬如,梅树村现在还是一片空地呢。
谁能保证她会有多少产量呢!出去介绍,他们也是有风险的,她需要说服其他领导。
周渔又加了一句:“推销这事情我们可以自己来, 只要让我们参加去南方定菜的队伍就可以。”
伍月华一时间没说话, 周渔也没吭声, 而是坐在有些发硬的单人沙发里,看着窗外, 窗外刮着风。
南州今年至今没下雪,甚至温度都一直在0度徘徊,周渔觉得这是老天在帮她, 否则建大棚就要先解决冻土的问题, 要费大事儿的。
她没催伍月华,因为这不是个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