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桌上倒是挺利索的,她还不知道从哪里扒拉来了两个凳子,让他们坐,自己则说:“伍月华说你已经在房间里养出了平菇和草菇,这次建大棚也是为了养蘑菇。其实南方已经有了不少蔬菜棚,但我没有找到蘑菇棚的资料,所以想跟你先聊聊……”

周渔也有准备,她拿出了自己画好的意向图,指着上面说道:“整体顶高两米八,边上高两米,需要设计四层床架,中间留过道60公分供人行走……”

又提了要求:“要骨架结实,便于通风,最重要的是,我需要您帮忙计算出大棚覆盖的厚度,还有确定大棚的位置,毕竟遮阴度和棚内温度息息相关,对蘑菇很重要。”

虞梅不由抬起了头,她以为跟原先一样,他们怎么设计就怎么盖,没想到来了个懂行的。

“你是同行吗?”

第21章

这显然是不错的评价, 办公室里,其他人都抬头看了看,发现居然是个小姑娘, 挺感兴趣地看着她。

周渔也不害羞也不自傲, 笑着说:“是因为我是种蘑菇的人,我不是懂建大棚, 我是懂蘑菇。”

虞梅点点头:“你的要求我记下了,我们再来。”

她直接拿起了周渔画出的大棚示意图,仔细看了看,发现真的跟她原先设计的完全不一样, 她指着大棚问:“你上面写着双层膜, 怎么说?”

周渔回答她:“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温度, 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和种蘑菇还不太一样,蔬菜对温度的要求比较宽泛, 譬如黄瓜,只要19度以上就可以生长。”

“但蘑菇不一样,以平菇为例, 温度低了不长, 温度高了菌丝会枯萎,或者提前开伞, 味道就不好了。”

“无论是对覆盖厚度,遮阴度的精确测量, 还是两层膜, 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调温。”

虞梅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 兴奋起来,“对,是这个道理。”

她一边听着一边看周渔的简易图纸, 然后指着周渔画在大棚两侧的通风口问:“这个通风口为什么在这里?”

蔬菜棚的通风口都在上方。

周渔解释:“蔬菜是需要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蘑菇正好相反,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氧气的分子量是32,二氧化碳是44,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二氧化碳会沉积在底部。”

只这一句,虞梅就明白了。

她不由对周渔更加刮目相看,只要学过化学,有初中知识,都学过分子量,但是,能想通这个关节,考虑到这个细节的,又有几个呢?

有的时候,真相就是很简单,难的是,如何捅破那一层薄薄的纸,周渔这个想法,看似简单,却也是开创性的。

她忍不住说:“你真是想的太细致了。”

倒是周远征听得一头雾水,什么重什么轻,怎么就跟蔬菜不一样了?他困惑的表情太明显了,周渔想忽视都不能,而且,这次本就是带着周远征让他学习的,肯定要给他讲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