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夏国话:“那肯定啊!”这是另一位东北同事教的。

不过,因为这种投资是第一次,于芳菲和戴维斯都有些拿不准,而且,合作这么多次,周渔总要跟路易斯见一见,所以就约在了七月。

这到是恰好带着蒋学过去,她就把这事儿说了:“如果顺利的话,到时候咱们在美国见。”

第133章

挂了电话, 周渔又处理了一下其他事儿,就提前下班,顺道去接林巧慧, 一起回家。

到的时候, 林巧慧正在开会,周渔问了问办公室的值班人员, 小姑娘瞧见周渔眼睛都亮了,连忙说:“是在讨论南方基地的问题。”

周渔顿时就知道了。

这两年蔬菜市场变动很大,尤其是冬季菜市场。

前几年的时候,大棚技术没有推广, 所以那会儿冬天都从南方收购蔬菜拉到北方投入市场, 周渔就是钻了这个空子, 用大棚种植菌菇,拿到了第一桶金。

但到83年左右, 全国大面积开始推广大棚技术,另外,平菇的种植也开始推广, 所以, 梅树村的生意就面临着大的挑战。

好在之前,周渔已经对此有所预料, 他们从菌菇生产基地转型为菌种菌菇批发基地――也就是说,成为了一个菌种培育批发、菌菇种植技术培训学校, 从卖蘑菇转变成了卖技术, 回购菌菇, 从而站稳了脚跟。

但到了这两年又有变化,平菇实在是太好培育了,而且蘑菇运输需要冷链, 所以这东西也有地域性,公司从平菇种植上获得的利润趋于稳定,没有增长空间。

所以,他们一方面扩大了菌种种类,譬如杏鲍菇,香菇,白玉菇,金针菇等都已经培育出来,并向全国售卖菌种和技术。

这会儿改革开放已经快八年了,过去人们总是害怕自己做生意会被当成投机倒把,别生意没做成还惹了事,但经过八年时间,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是真的已经富起来了,很多人就动心了。

全民经商潮可以说已经到来,全国想要种植蘑菇的种植户非常多,而华美的技术和研发都在全国排在前列的,这让他们的生意一直很好,保障了利润。

但林巧慧有一点跟周渔很像,她的危机感很重。

她认为,这种售卖菌种再回收的方式,终究会像是平菇一样,达到一个平衡,他们还需要突破。

所以,她的目光又转回来,瞄向了一开始周渔就种植过的草菇――草菇这东西,生长需要的条件比其他蘑菇要严格很多,高温高湿不说,转化率还低,如今全国人工养殖产量依旧很低。

在这点上,公司因为周渔的技术,有着天然的优势。

重要的是,草菇味道鲜美,不但夏国人爱吃,同时盐水草菇也是重要的出口产品,所以,林巧慧就准备将南方基地扩大,新建盐水蘑菇罐头厂。

这事儿从过年的时候就已经提了,不过因为那会儿是冬季菜销售最好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腾出手来,如今到了六月,蘑菇也进入了生长的旺季,价格的淡季,林巧慧显然腾出手来了。

果不其然,周渔往门口一站,就听见穿着一步裙的林巧慧正在安排那边的人事,不得不说,自从开始工作后,林巧慧变化特别大。